当晨曦照耀在大行城头的第一杆矛尖上,发出耀人眼目的寒光的时候,唐军数万人马兵临城下。
剑光如云,枪戟成林,巨大的铁火炮,泛出摄人心魄的寒光,盘踞于阵中。
一万名火枪手严阵以待,在一名手握方天画戟的将军的引领下,虎踞在铁火炮周围。
唐军兵强马壮,声势浩大。
军容整肃,千人一面,步调统一。
中军高大的銮车上,唐国新君李恪,一身金甲,矗立在车头处,手举唐国太傅孟凡发明的单筒望远镜,向大行城头望去。
此时的李恪,胸中激荡着无以伦比的豪气,他足足等了三十年,今天终于等来了自己一生的第二个高光时刻。
第一次高光时刻,是他击败魏王,晋王,成功登临太子之位,入主东宫的那天。
从那刻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他将会有不同寻常的人生。
今天,他终于实现了自己胸中三十多年的梦想,手握重兵,兵临敌人的城池之下。
剑指敌城,儿时的英雄梦近在咫尺。
只要他一身令下,数万将士就会不顾生死,前赴后继。
正当此时,忽见前方斥候飞马来报。
“启禀陛下,敌城之上,忽然升起白旗,大行城守将刘浑派出使者,愿与陛下商议献城之事。”
李恪闻言,眉头紧皱。
一场杀戮眼见要消弥于无形,他心里虽然好生气恼,却也知道这才是正途。
手中长剑缓缓落下,只听他说道:“准其献降,诏高句丽使者来见朕。”
“诺。”斥候翻身上马,朝前方城头飞奔而去。
不一时,就见高句丽城门大开,由其中走出一队高句丽士卒,护送着一名高瘦的高句丽使者越过护城河,朝唐国皇帝李恪的銮驾走来。
来的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潜伏在金水湾足有旬月的罗仁礼。
罗仁礼来至銮驾前,拱手参拜道:“外臣罗仁礼参见唐国陛下。”
“贵使免礼,不知贵使前来,有何要事相谈,就请直言。”李恪高坐主位,语调和缓。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如果能不废一兵一卒,就能拿下大行城,李恪当然求之不得。
“我主恳请陛下暂时退兵,两国休战,各守疆界。则两国百姓心将感念大唐皇帝之仁慈,我主也必将以臣礼侍奉大唐皇帝,直到永远。”
罗仁礼含笑看着李恪,一字一顿的说道。
李恪脸上顿时苦笑不得。
“朕的威武之师,已经兵临大行城下,就凭你区区数语,就想叫朕退兵,岂非儿戏?贵使回去转告刘浑,早日打开城门,归降我大唐,仍不失其总兵之位。如若不然,等待他的,只有铁火炮炙热的炮弹。”
“陛下雄师百万,良将千员,踏平高句丽易如反掌。外使绝不敢有丝毫置疑。怕只怕,就算高句丽最终覆灭,陛下也不过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裳。”罗仁礼神秘一笑,抬眼看着李恪。
李恪眼中怒火熊熊,咬牙质问道:“你此话何意,若能分说明白,朕可以饶你不死。否则,即刻拖出阵前,斩首祭旗。”
“杀,杀,杀……”皇帝身边的禁卫们齐声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