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才最终结束了这次会谈,让高句丽使臣罗仁礼安全的离开了。
罗仁礼刚刚走下唐国皇帝的銮车,身后就响起了尖锐的金铁交击声。
“当当当当当当……”
传令兵高声呐喊着:“收兵,收兵!”
方阵缓缓行动起来,很快收缩成一团,转身如同潮水一般退去。
罗仁礼在这股潮流中,逆流而行,脸上不由自主的露出了微笑的表情。
大行城中门大开,吊桥再次被放了下来。
城墙上,高句丽士卒们欢声雷动。
“唐军退兵了,唐军退兵了……”
官兵们都把罗仁礼当成了英雄,涌下城墙,涌向城门口,簇拥着他步入城中。
总兵刘浑亲自迎到城门口,请罗仁礼上车,一路载向总兵衙门。
刘浑放下车帘,迫不及待的问道:“唐国陛下如何答复你的?”
罗仁礼含笑说道:“唐国皇帝让在下转告刘总兵,若查明在下所言属实,将来少不得要总兵相助,希望总兵能够言出必践。则唐国与高句丽缔结盟约,互不相侵也无不可。”
“太好了,罗兄建此奇功,与高句丽有再造之恩。即使跟梁老将军比起来,也不遑多让。刘某一定上书莫离支,相信朝廷必有重用。”
刘浑瞧着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内心感慨万千。
昨天他们都还苦思着退敌之策,甚至想着要怎么才能投降大唐。
今天,唐军却在这个小人物的一番说辞之下,果断退兵。
这真是高句丽建国以来未闻之奇事。
此人更是位千载难逢的,不世出的奇才。
“刘总兵过誉了,若说有功,也是刘总兵之功。若刘总兵不能拔擢在下于微末,在下又怎能作为特使,觐见唐国皇帝?因此,功劳大部分属于刘总兵,在下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遵崇刘总兵的指令办事罢了。”
罗仁礼并没有因为几句夸赞,就忘了自己的身份。
他过去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亲卫副队长。
若非刘总兵肯相信他,给他机会,即使他知道了那一切,也无即于事。
因此他很清楚自己在整件事中的位置,把功劳主动出让给了刘浑。
刘浑微微一愣,笑着说道:“既然罗兄如此盛情,在下就却之不恭了。莫离支那里,在下一定会着重提起罗兄的功劳,相信莫离支一定不会错失罗兄这样的大才的。”
俗话说,朝里有人好做官,凭借罗仁礼的出身,他是不可能得到渊盖苏文重用的。
除非他能找到一棵大树,把自己的功劳分一部分出去。
只有这样,他才能建立更大的功勋。
作为发现者,他举报了唐国太傅私造战船的事实。
当他将这件事的详细告知刘浑的时候,其实他的作用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刘浑完全可以把他的功劳居为己有,但刘浑并没有这么做。
因此作为回报,罗仁礼也愿意让刘浑作他背后的那棵大树。
他没有把消息透露给孙承,而是选中了刘浑,这背后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刘浑是渊盖苏文的小舅子,他取了渊盖苏文的亲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