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时间已到了中平二年(公元185年)三月,中平二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悲催的年份,公元185年二月,京师洛阳发生火灾,南宫被毁。宦官中常侍张让、赵忠等劝灵帝税田亩以修宫室、铸铜人。于是灵帝诏令天下,除正常租赋之外,亩税十钱助修宫室。为了修筑宫殿而加税,灵帝算是鱼肉百姓到了极点。
这还不算,灵帝又诏发州郡材木文石,运送京师,而宦官从中中饱私囊,刺吏、太守又在朝廷规定的原有基础上增加要求,这让老百姓心中更加怨恨。
此外灵帝又规定,刺史、太守及茂才、孝廉,这么说吧,只要想当管,都要交纳助军修宫钱,到大地方当官的要交纳钱二、三千万。
新官上任前,还都要先去西园讲定钱数。届时交请,其中就有无法交齐而自杀的人。所以新官到任,必然竞相以搜刮百姓,聚敛财富以为补偿。百姓因此怨声四起。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二月,百姓不堪重压,一时起义频发,西及益州(今四川、贵州和云南北部),南至交趾(今广东、广西一带)。义军攻打郡县,诛杀官吏,声势浩大,此起彼伏,形成燎原之势。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灵帝命臣下在西园造万金堂,将司农所藏国家财物金钱,移入堂中以为私贮。
汉灵帝为什么会这样搜刮百姓呢,这与他的出身有关。
汉灵帝是汉章帝的玄孙,本来只是世袭解渎亭侯,从小家里很穷,后来,被外戚立为皇帝后,汉灵帝觉的,自己应该多多捞些金钱,以免以后再穷了,于是,他“尽聚敛为私藏”。
早在光和二年(公元178年),汉灵帝开西园卖官,又郡国进贡,皆先使官责贡使交纳“导行费”,所得钱皆据为私有,分存于宦官之手,每人数千万,修万金堂后,移入堂中贮存。不久,灵帝又于河间郡(今河北献县东南)贱买田地,寺起宇第,搜刮钱财唯恐不尽。
汉灵帝这样聚敛钱财,所得到的后果是,肥了自己,损害了天下的百姓,吏治也愈加的败坏了,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大汉帝国,已到了垂暮之年,奄奄一息。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还发了一件大事情,那就是,谏议大夫刘陶下狱自杀。
刘陶这个人,为人简朴,不修小节,有能力,当官后有些政绩,但却屡屡犯上直言。
他在出任京兆尹时,应出修宫钱一千万,刘陶素清贫,又耻于以钱买官,乃称自己有病而不做这个官了。
汉灵帝很重视他的才华,没有给他加罪,反而升他为谏议大夫。这一年,刘陶见大汉天下日乱,上疏言政事八条,认为天下之乱,皆由宦官。
这下刘陶可捅了马蜂窝,被宦官们所忌恨,宦官们就诬陷他与贼人勾通,将他下狱。
刘陶自知难免一死,在狱中自杀身亡。刘陶的名声很大,其含冤而死,天下都很痛恨宦官当政,更加的混乱了。
相比较远在洛阳朝廷的一片混乱,这几个月来,卓飞的小日子过的不错,现在是兵精粮足,手下的士兵,经过裁汰之后,个个都是精锐,一共有两千骑兵,五千步兵,余下的,卓飞都让他们去屯田了,即增加了生产,又可以充当预备兵。
虽说如此一来,卓飞手中的正规士兵少了一半儿,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卓飞要求自己的士兵是专业的士兵,而不是半农半兵的农兵,如此一来,消费自然很大。
所以,在军队的规模上要精减,如此一来,士兵人数虽少了,但是却更加的精锐,而且,粮食也有了保障,在开荒后的第一碴冬小麦收获之后,卓飞终于得到了第一批自己种出的粮食,足够两从此月的军食。
不过,这还不够,以卓飞的计划,未来还要大兴屯田,让士兵们做到自给自足,如此,方可长期发展下去。
在经过一番厉兵秣马之后,卓飞的牙齿终于锋利了起来,他的目标,对准了张燕的黑山军。
张燕的黑山军,现在已发展成了太行山第一大势力,在张牛角死后,张燕再也没有了制肘,这让他的势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现在,张燕的部下已有近十万之众。
从始至终,张燕的目标一直对准了太原,在张燕看来,只要打下了太原,那么,就可以执太行群雄之牛耳,称霸了太行山,就有了与朝廷叫板的实力,到时,如果朝廷无法争剿,就只能招安,做个刺史、太守之类的官位是手掌之中的事情。
这几个月,张燕一面大肆扩充军队,一面制作攻城器械,为攻克太原做着准备。
张燕的一举一动,卓飞尽在掌握之中,卓飞一直在暗中观察着张燕,在卓飞看来,张燕攻打太原,不仅不是坏事,而且是一件大好事。
如果张燕拿下了太原,那么,自己只要击败了张燕,拿下了太原,就可以成为太行山的老大,如果张燕拿不下太原,那么,张燕也必会实力大损,到时,自己击破他就易如反掌。卓飞犹如一只嗜血的恶狼,在暗中虎视眈眈。
“大头领,接下来,我们是不是要进行下一步行动了?”飞狐陉大营的中军大帐之中,田畴眼中精芒闪烁,口中小声的说道。
“下一步行动?你是说……对张燕下手?”卓飞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