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於徐方,彷徨东裔,蹈据无所。自群凶犯驾,天子势弱,卓行废立之忤逆之举。豺狼野心潜包祸谋,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刑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
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百寮钳口,道路以目,尚书记朝会,公卿充员品而已。然十月,怨望作诗,杀之有名。又越骑校尉伍孚,见卓残暴,愤恨不平,卓命牵出剖剐之。卓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闻。
卓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身处大将军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虐民,毒施人鬼,加其细政苛惨。
历观载籍,暴逆不臣,贪残酷烈,於卓为甚。幕府奋长戟百万,胡骑千群,中黄育获之士,良弓劲弩之势。州郡当各整戎马,陈兵待发,以挽将倾,并匡社稷,以立贤名,於是乎著。如律令!”
“文笔倒是不错......”秦烈看着这封帛书,幽幽说道:“谁写的?”
不管是什么事情,这封帛书里写的文章真的是力透纸背,将董卓骂的几乎是体无完肤,不知道董卓看见之后会不会炸毛,这封帛书上详细记载了董卓的暴行,即使是秦烈这一个对事情一无所知的人看来都对董卓顿生厌恶。
虽然秦烈不知道董卓到底有没有做过这些事情,可是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口号要响亮,要让天下的人知道,董卓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奸贼就可以了,不得不说,这个计策是相当的厉害。
“陈琳。”陈宫说道。
秦烈一愣:“陈琳?”
陈琳是曹魏的文臣,亦是著名文学家、檄赋家。在三国演义第二回末登场。陈琳时为何进主簿,何进用袁绍议,欲召四方猛将,使他们引兵向京城,以尽诛宦官;陈琳以此计百害无利,向何进加以劝谏,然而何进不肯纳其言,最终因以取祸。
于是陈琳避难于冀州,袁绍用其为记室。后来袁绍议伐许都,要向曹操宣战,便使陈琳作檄天下,以声讨曹操之大罪;曹操当时正苦于头风,病发在床,因卧读陈琳檄文,竟惊出一身冷汗,翕然而起,头风顿愈。陈琳后与审配同守冀州。
袁氏败亡后,陈琳被擒见曹操;曹操责其作檄文时辱及父祖,陈琳因以谢罪,众请曹操杀之,然而曹操爱怜其才,赦之不咎,命为从事。后陈琳又与王粲等文士于铜雀台上献赋颂曹操之德。
乱世之中只见兵戈,少见弦琴,三曹七子俱是那时风流,不过在小罗笔下三曹大多也武功见称,反而不太多见其文采风流一面,若孔融等人也只写他们委身于枪炮之中,哪有半分的闲情逸致。
陈琳出场倒是挺早,只是一直不太显眼,第三回劝何进不可入宫,说了一句台词,下面便没有他戏分,粗看也就一龙套而已。殊不知到了老袁和老曹掐架时,陈琳信手一挥《为袁绍檄豫州》,那会老曹正自患头痛,一看之下毛骨悚然,居然医好了老曹的头痛,陈琳这篇檄文的药效当真让华陀老师傅兴叹不已。
陈琳为当时七子之一,只是因为社会治安不稳,躲到老袁的地盘上,不想被老袁招聘为秘书,此次一试牛刀,到底与众不同。先来说说陈琳这篇让老曹赏识的代表作,刚发表的时候本意是拍老曹的砖,不想老曹看了不仅头痛全愈,神清气爽之余,还击节叫好。
后来文艺批评界特牛的刘勰也夸了两句“抗辞书衅,敫然露骨”之类的话,说陈琳将老曹骂得也够损的,不过刘哥是何等人物,语锋一转又说“奸阉携养,章密太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