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九宝小手一挥,家里人全部忙了起来。
三天时间,一个占据后院三分之二面积的温室竣工了。
“咱们家九宝,就是聪明,呆在这里面,不用烧柴都热得都受不了。”
吴氏在温室里面,挥着锄头,热得汗流浃背,只好把身上的棉袄脱掉。
“就是,这里面温度这么高,你看那些草莓都长出叶子了。
不用多久,我们就能吃到小青菜了,感觉跟做梦一样。”
一向沉默寡言的孙氏,被这个神奇的温室震惊,都忍不住话多了起来。
其他人也跟着附和,但是没有一个人有售卖玻璃的念头,因为太费劲了。
建造这个温室用的玻璃,差不多用了几万斤的沙子,李家几兄弟累得上炕都费劲。
所以他们清楚地知道,玻璃这东西,不是可以量产的。
再说他们现在都有各自的生意,能够轻松地赚钱,何必自己找罪受,累死累活地赚辛苦钱?
所以就连财迷的钱氏,都没有打制作玻璃赚钱的主意。
有了温室,再加空间这个作弊器,几天后,温室里面就一片生机盎然。
李家的饭桌上,开始丰富起来,什么小白菜粉丝汤,西红柿炒鸡蛋,辣椒炒肉,顿顿丰盛无比。
就连白嬷嬷都带着紫菱和绿荷,顿顿来李家蹭饭,不舍得落下每一餐。
大家每天就像过年一样,脸上笑呵呵呵的,但是老太太的脸色,却流露出担忧。
因为已经进入腊月,村民家中的余粮,都差不多要就吃完了。
上次赵百岁在县城学徒的儿子赵延年回家,来看望她这个姑姑,就提起,清丘县有的村子,已经饿死人了。
虽然李家村的村民,今年因为种了红薯,卖红薯,赚了一些钱。
还没有断顿和饿死人,但是老太太还是敏锐地嗅到了一丝危险。
她本想
让家人白天不要烧火做饭,否则村里人看见他们家的烟囱,一天三顿的冒烟,会嫉妒。
但是想一想,还是不行,自己家做生意,卖山楂糕,糖葫芦,红薯粉,隔几天就会有马车来取货,村里人都看着呢。
不管烟囱冒不冒烟,都知道她家做生意赚钱,吃不上饭,那是不可能的。
于是老太太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只是交代子孙,关紧院门,要求家里人尽量呆在家里,不要出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关越来越近,李家村里,开始出现了吃不上饭的人家。
于是就有几家人登门来借粮,老太太看在乡里乡亲的份上,都借了。
但是第二天,家门口就被堵住了,都是来借粮的人。
能有几十户,远处还有村民拿着口袋赶来。
老太太就知道坏了,这个口子一开,就止不住了。
于是就说,自家的余粮有限,根本就没有那么多,不能借给大家,冷着脸拒绝了。
光天化日之下,加之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