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果自然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有的被获罪,全族被灭。
有的虽留下后人,但也一蹶不振,失去了以前的荣光。
也有的世家抓住机遇,投靠朝廷,得以延续。
但是想要家族子弟入朝为官,还是要凭自己的真才实学,考取功名,没有了以前的特权。
李家作为世家之首,自然是首要的打击对象,不仅是打击,皇帝恨不得李家灭族。
以此杀鸡儆猴,震慑其他的世家,在这种情况下,李家元气大伤,几千族人,最后只剩下不到三百人。
当时的族长见大势已去,为保家族的血脉延续,领着仅剩的族人,隐姓埋名,千里迢迢,迁来清丘县李家村。
为蒙蔽当时的皇帝活命,化身乡野农夫。
对于家族的这场浩劫,当时的家主总结出几点。
首先,家族要延续,子弟必须有能力。
否则就会招来祸患,要是子孙资质平凡,那就在乡下耕田种地,平凡的过日子,总比出去招摇,丧命的好。
所以他领着家族剩余的人,隐居李家村,做个农夫。
至少能让家族血脉延续,不至于断了传承。
其次,李氏家族这次浩劫,最主要的原因是家族子弟纨绔,没有真才实学。
所以当年他跟当地的其他三个小家族,共同出资,在清丘县创立了龙门书院。
只要是李家的子孙,都可以免费入学,就希望家族的子弟有书念,有学上。
想着培养出人才,考取功名,能让李氏一族再创辉煌。
但是就像是受了诅咒,龙门学院虽然成立,但近百年来,家族子弟无一中举,就连童生都无人考取。
所以九宝家回来,二叔公知道他们家一连出了四个童生,高兴地马上要
开祠堂祭祖,就是想告慰祖先。
这些话,当时的家主都记入了族谱,以便警示子孙后代。
但最后,他还是心有不甘,又留下了几句嘱咐。
他怕树大分支,几百年后,家族的子孙虽然是一脉相承,但是血脉已经淡薄,不再团结。
就写到,无论到什么时候,传承多少代,都希望族人可以荣辱与共,互相扶持。
无论是直系,还是分支,都是李氏子孙。
无论哪房哪脉有了能力,发达了,都有义务带领族人,振兴家族。
其他的族人,也应尽力辅佐,不可让亲情生分,亲人反目!
李老大兄弟看完祖先遗训,脸色有些尴尬。
他们这阵子,确实想跟族人划清界限,有些愧对祖宗。
从族谱上来看,他们家是直系长房,是老祖的直系血脉,他们的所作所为对不起祖宗。
接着,二叔公又把自己做族长的原因,说了一遍。
说明族长之位,理应有长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