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怎么办?郑泰守想到了两个办法。
一是和过去的生意一样,先搞定大人物,通过他们向银行施压,同时用相同的办法搞定银行的行长们,从而获得多家银行的贷款。
二是先建设一期工程,待第一期工程投产后,利用所获收入进行二期工程的建设。
银行的钱顺利到手了,一期工程也顺利投产了。
只可惜,一期年产 300 万吨钢材的工厂运行投产后,韩国汽车、造船等行业对钢铁的需求量并没有韩宝预估的那么大。
加上部分产品由于技术性能欠佳、价格较同行昂贵等原因,没有销路,新钢铁厂不仅没有获利,反而出现巨额经营亏损。
面对这种情况,郑泰守不仅没有叫停本该停建的二期工程,反而铤而走险,继续从银行贷款。
钢铁厂的建设费用也从 32 亿美元猛增到了 62 亿美元,1996 年底,韩宝已经背上了超过 60 亿美元的债务。
其中,韩国第一银行与韩国开发银行,分别借给韩宝 12.5 亿美元和 9.4 亿美元,相当于两行资本金的 100%和 50%。
1997 年初,银行要求韩宝集团交出经营权和所持股份,让公司在银行的监督下继续运行。
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郑泰守在和他的 4 个儿子进行了商讨。
商讨的细节不得而知,但结果显而易见的,1997 年 1 月 22 日,郑泰守表示无力还款且拒不交权,银行随即申请韩宝钢铁破产。
这件事江枫之所以如此清楚,其实,并不是他依靠自己的重生记忆知道的,而是汉城满大街的报刊,尽是关于韩宝钢铁破产的新闻。
韩宝钢铁破产牵扯到小总统金贤哲身上,这件事估计目前在韩国,也就只有江枫一个人清楚。
想到小总统金贤哲的利用价值,江枫打算见一见这个人,看看能不能够从他的身上捞到一笔大大地好处。
LG集团的会长具本茂,接到了江枫派人送过来的消息以后,独自思考了好几天也没有想明白其中的原因。
江枫暂时在故意吊具本茂的胃口,他真正的目标并不是在家用电器方面,而是盯上了韩国的汽车制造企业。
1944年12月,起亚汽车的前身,京城精密工业公司成立了,刚开始的时候位于汉城永登浦区,在朝鲜战争期间迁移到了釜山。
从一家手工制做自行车零部件的小厂,到制造出韩国第一辆自行车,第一辆C-100摩托车,第一辆小型的厢式三轮货车K360 问世。
从此,起亚走上了汽车制造的道路。
1997年,起亚重点开拓海外市场,仅在欧洲就设立了26家汽车进口公司,28家子公司。
经营涉及冶金、建筑等领域,急剧的扩张,使企业债务高筑,一旦外围经济动荡立即引发企业经营状态急转直下。
在1997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引发了韩国的金融危机,使得起亚汽车的投资失去可偿还能力,起亚汽车公司进入了清算状态。
濒临破产后由韩国政府出面,指令现代公司收购起亚汽车。
知道这一段历史的江枫,想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够浑水摸鱼把起亚汽车给收入囊中。
因此,要想顺顺利利地办好这件事,就离不开小总统金贤哲的背后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