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汹汹,来势滔滔。
一时间,弹劾孙金鼎的奏疏满天飞,大有推倒长城、压塌泰山之势。
就连原鲁监国的旧部兵部右侍郎李长祥、国子监祭酒徐孚远等,都凑起了热闹,上疏弹劾孙金鼎收取贿赂,败坏朝纲。
然并卵,孙金鼎屹立不倒!
大明奴儿干总督、孙金鼎的老对头顾奕也上疏弹劾了。顾奕和孙金鼎的矛盾由来已久,当年孙金鼎以罪官之身获得朱亨嘉青睐,引得关守箴、顾奕等旧臣很吃味,大家抱成一团排挤孙金鼎。梁子从那时起便已经结下。前先年大家团结一致,驱逐清虏,恢复中华,倒还能同心同德。
可鞑子一被赶跑,靖江王坐稳了江山,自己人便斗了起来。封建官僚大多如此,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为了争个你低我高,不惜拔刀相向。
顾奕的奏疏杀伤力很大。列举了奴儿干地区介休范氏的走私记录和合法出入境公文,桩桩件件指向孙金鼎的女婿陈曾禹。证明陈曾禹为范氏的商业走私,大开方便之门,范氏向蒙古各部出售了大量的兵器、铠甲等管控物质。与此同时,还弹劾孙金鼎纵容家人殓财,大肆收取贿赂,等等罪行。连孙金鼎在靖江王府时,调戏丫鬟的陈年破事,都抖了出来。洋洋洒洒,足有万言。
皇帝震怒了,下令将陈曾禹流放四川,责令孙金鼎反省。
孙金鼎亦上了道情真意切的检讨疏,同样万言。一边痛哭流涕地骂自己糊涂,没管好女婿;一边恳求皇帝陛下狠狠地处罚自己,以为其他大臣鉴。
越是这样,光武皇帝越舍不得处罚他。
然后,便没了动静。
“唉!孙贼的圣眷居然如此之隆,这该如何是好?”南京关园,大明首辅关守箴对着刑部左侍郎夏汝弼、吏部右侍郎郭凤跹、詹事府少詹事唐甄等一干心腹叹道。
他们在商讨大事,很大,集思广益,看如何斗垮次辅孙金鼎。在大明朝再也没有比政治斗争更重要的事了,胜者王侯败者贼,万万大意不得!
“首辅,予觉得咱们的法子错了,不应该上疏弹劾孙阁老,而应该反其道而行之,上疏保他”,唐甄开了口。
“咦?铸万,汝这是何意?”关守箴、夏汝弼、郭凤跹诸人皆不解。
唐甄微微一笑,“诸公请想,圣上为何动怒?乃是因为锦衣卫都指挥使陶成,瞒情不报。往根上引,是怀疑孙阁老有不臣之心。可如今,这么多大臣攻击孙阁老,圣上反而放了心。岂有人望如此之差者,谋逆能成功的?圣上对孙阁老放了心,自然又会怀念与其昔日的情份,宽容几分。所以,吾辈若想倒孙,便应上疏声援之。名望越重,圣上越猜疑”。
捧杀!典型的捧杀!
听了此言,关守箴越想越觉得有理,沉吟片刻,说道:“铸万言之有理!过几日,老夫便派人,大张旗鼓地声援孙贼”。
有人动作比他们快。
孙金鼎虽然与靖江王府的文臣不对付,跟武将的关系,却是极好的!
滇国公史其文、闽国公严天凤、蜀国公范友贤,个个与其称兄道弟;昌国公李明忠,当年是孙金鼎劝降的,关系自然也极铁。
这些勋臣们带头上疏保孙金鼎,声势浩大。
首辅关守箴居然也上疏保孙金鼎,说他海内人望,国家基石,大明朝可以没有关守箴,却绝不可以没有孙金鼎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