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边走边问:“严浩,火车轨道修到哪里了,有没有遇上困难。”
“火车轨道已经修过潍坊,在过十天时间应该能到青州……”一旁的严浩立刻回答道。
轨道用材、消耗人力、以及费用几何都一一道出。
“数据记得这么清楚,你这个督办官干得不错,”王新不吝夸奖。
“火车轨道建设是现在的重点工程,严浩自当尽心尽责,不敢有半点懈怠。”
众人来到会议间门外,屋里的吵嚷声立刻就飘出来了。
推开房门,屋内议论声戛然而止,目光齐齐看向来人。
在看到人群中的王新后,江中立、丁从等人全部起身招呼道:“老师、少爷好……”
王新压手:“坐。”
后看向跟来众人道:“自己找位置坐。”
“遇到什么技术困难了吗?”
江中立点头道,“是轴承方面的问题,以前用的是滑动轴承,但现在我们想用滚动轴承,性能会比之好上许多;轴承摩擦力大,我们目前的钢铁材料可能会不过关,零件磨损速度会相当快!”
“相应的技术有储备吗?”王新耐心回问道。
“有的,模具铸造,然后用磨床进行磨削加工,这里面的难点是磨床打磨的精度以及热处理,不过问题不大,就算最后差点,性能也比滑动轴承好上不少。
其实我原本还想等马骁平开发锰矿、冶炼出锰钢以后再说的,但是听那家伙说锰钢和铬钢的冶炼出问题了,所以轴承还是用现有的碳钢凑合着吧。
蒸汽机车涉及到的各类技术非常繁杂,需要整个团队一起公关的核心技术就有数十项之多,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每一项对我们来说都像是拦路虎一样。”
听江中立说道连日连夜的攻克核心技术,一旁的丁从深有同感的怅然道:“今天能出成果真的太难了,我们几度都想放弃了。”
科研需要的艰辛与坚持,真的只有从事过的人才能体会,但出成果的喜悦又是那样的动人心弦。
一番感慨后,江中立继续补充道:“还有一个就是车轴的材料问题了,还是上面我说的,要是有了锰钢就好了,强度、韧性都能上一个新台阶,用来制造车轴再合适不过了。”
对于锰钢的冶炼问题,王新也没有什么解决之法,他后世是学机械的,冶炼只知道个大概,锰钢还是要马骁平的团队自己攻坚。
看着江中立对锰钢的耿耿于怀,王新宽慰道:“没有就算了,碳钢也可以先凑合着用,日后等锰钢能大规模量产了,在跟换材料也不迟,现在只要多注意点,勤换、勤检修,别让火车在行驶中车轴忽然断了就行。”
屋内两极分化,王新与江中立一行人探讨机械结构,秦傲天、温录为等人则是默默无闻的坐着,时不时还扭动一下身体。
什么制动装置、牵引装置、转向架、车钩缓冲减震装置,他们压根就听不懂,但王新在他们也不好意思出去,所以只能干耗着。
接下来又讨论压力弹簧、润滑剂、车轮等等……
听到王新说出去看看简易机车时,纪大纲激动得走路如风。
蒸汽机机车试验场上,一条环形轨道穿行而过,实验车间内一辆简易的火车头静静停放着。
在冰冷的钢铁巨物之下,第一次看到火车头的秦傲天与纪大刚感觉有些压抑,仰头看着呼吸都有些急促。
“发动来看看,”王新说道。
得到命令,车上的司机与相关工作人员开始启动蒸汽机机车。
锅炉预热完成,火车头犹如花甲老者般,开始哐痴哐痴的向前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