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冯智彧的介入让长孙无忌站出来拖住,这些倭国使臣早该在去年就返回了。
因为冯智彧的原因,长安及其周边的官员甚至是百姓对他们都很冷淡,这让他们处处受阻。
先是参观将作监的想法夭折,后来百姓们也不待见他们,他们隐隐的有所感觉,但却没有办法。
当时火炮还没有准备好,虽然渤海湾被庙岛群岛分隔,但谁也不能保证就能在茫茫大海上把他们拦住,而且一个都跑不掉。
正是因为此,冯智彧才让长孙无忌站出来,稍稍表露出一点儿善意,但却又不用实质性的东西拖住他们。
过了半年了,药师惠日等人就算是再怎么迟钝也知道事情不对了。
在大唐,他们还没有惹是生非的胆子,更何况冯智彧现在正当红,谁见了都得让三分。
一个使臣,而且还是个小国使臣,哪敢造次?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不是冯智彧的话他们应该会很顺利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同样在贞观六年返回。
总而言之,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冯智彧这个变数。
李世民本以为冯智彧在听到消息之后就会有所行动,甚至是直接动身,毕竟他早就定下了要去齐鲁地区。
只不过出乎了李世民的意料,冯智彧并没有动身。
有多动作是有所动作,他进宫去找了李世民这个老丈人,借用了朝廷的马上飞递,把消息传到了歆岛那边。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姐夫,你怎么不去啊?”
李承乾一边背着书一边偷偷地瞟着冯智彧,最后终于还是没能忍得住。
他今年都十三岁了,放在寻常人家都开始缴纳丁口税了,更别说他还是在皇家这种环境里。
耳濡目染的,总是会有点儿感觉的。
“我为什么要去?”冯智彧眼皮都没抬,继续看着自己手中的书。
“可是……你不是等这一天等了很久吗?”李承乾很是纠结,似乎是无法理解冯智彧的做法。
“那高明你说,我去了的话有什么作用?”冯智彧放下了手中的书,很是认真的看着李承乾。
“姐夫你若是去了的话……”李承乾张口就来,但却只是说了个开头就卡住了。
李承乾懵了。
他只是知道冯智彧很不喜欢倭国人,甚至几次余处激烈,按照正常人的想法,事情进行到了这一步冯智彧无论如何都是应该去的。
毕竟他之前那么的不喜欢,甚至是痛恨倭国人。
但在遭到了冯智彧的反问之后李承乾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去了有什么用?的确,冯智彧是火炮的发明者,去了的话最少也是能够指挥一下火炮的,但除此之外呢?
不仅需要歆岛的人分出精力来保护冯智彧安全,甚至还会落人口舌。
这事儿虽然是当今皇帝默认的,但默认就是默认,毕竟不是明面上的回应。
肆意欺辱,甚至是杀害使臣,哪怕是个小国使臣也是不行的,如果真的被人抓住了把柄还被提了出来,那在明面上肯定是谁都保不住的。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死不承认就好了。
谁说歆岛上的就是冯家的人?他们早就被冯家除名了!是自己流窜到歆岛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