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李世民也没怎么想过要区别对待吐蕃,甚至一度有想要交好的意思。
毕竟,那离谱的海拔在李世民看来是没有办法克服的问题。
“儿臣不知道您是怎么想的,但我知道一点,那就是在所谓的外交上,交远不交近!”
“吐蕃与我们大唐直接接壤,就算是不能攻打也要想尽办法让他们的实力原地踏步甚至是倒退,因为一旦他们坐大,那么肯定会对我们产生想法。”
“我不知道您想过没有,那难以逾越的天堑导致我们大唐的将士在到了那里之后都会产生剧烈的反应,但若是他们强大了,则可以直接从高远上冲下。”
“待到那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其实冯智彧一直都很不理解,为什么历史上的李世民会通过让文成公主远嫁的方式和吐蕃建交。
历史上虽然没有记载过李世民给吐蕃送过技术的事情,但在冯智彧看来这事儿是肯定有的,不过可能送的是一些民用的技术,比如建造、放牧和耕种等方面的。
理由之一就是布达拉宫,吐蕃以前哪有这种建筑?如果说没有中原工匠的帮主,那怕是有人说破了大天冯智彧都不信。
“你为什么如此重视吐蕃?”李世民的眼睛微微睁大,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吃惊和疑惑时才有的。
“虽然朕不怎么关注吐蕃,但也知道他们虽然疆域广阔但实际上比草原也好不了多少,都是属于方圆几十里甚至是上百里都找不到一个村落的。”
“你忌惮邻国坐大的想法朕能理解,但为什么连这样一个吐蕃都如此忌惮?难道你真的觉得他们能成长到与我们大唐不相上下的地步?”
“不是觉得!”冯智彧的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李世民上次见到这种情况还是在和冯智彧谈论李承乾问题的时候。
“其实您如果综合历史的话就能发现,不管是中原还是草原,这么多年以来都有长足的进步,就连基本人口都增长了不少。”
“如果说战国时期中原累计的基本人口有百万,那现在肯定千万不止。”
“而且不只是北方,就连南方那曾经的百越之地也是如此。”
“所以,在我看来一个国家,或者说一个民族的成长是会随着时间的壮大的,虽然也会收到环境等于因素影响,但却达不到断绝的条件。”
“若是吐蕃如同大食那边离我们极远的话那我也不会如此说,但问题就在于他们离我们太近了,都近到了直接接壤的地步。”
“虽然他们现在还不能与我们大唐并肩而论,但我认为不容小觑。”
虽然不是熟读史书,但姜云志却知道历史上的吐蕃给大唐带来了多大的伤害。
如果可以,那冯智彧肯定会制止。
“那你的意思是……”李世民皱起了眉头。
说实话,他之前是真的没怎么重视过吐蕃,就算是重视也绝对达不到冯智彧说的那种程度。
但现在,冯智彧的话让他升起了警戒心。
他突然觉得,自己这个女婿说的好像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