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歌词《挡凉》有这样一句唱词,“关公犯罪刘备保,豪杰犯罪怎能够饶?”康茂才宁愿热血染征袍,也要留下美名在这万古飘。
这其中不乏对刘备的吐槽之意,诸葛亮知道这样做的坏处,没有法度,何以服人?所以他入蜀之后,亲自编撰了《蜀科》,街亭宁愿挥泪斩马谡,也要杀一杀这股风气。这才让蜀汉这种重义轻法的行为被遏制。北伐之过,过在马谡,可诸葛亮自请贬职,不仅仅是为了兵败,也是向马谡致歉。
后来姜维依法效之,蜀汉法度乃全。
开拓者筚路蓝缕的时候可以因利乘便,可是要想长久的发展却不能因循守旧。
刘义逊告诉刘备,终究是要拿一个人为法度立威的。
他深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就算刘备不想处罚他,刘义逊也坚决自请辞去别驾的职位,担任主簿,所以现在簿曹从事左承祖官位反而在他之上了。
刘义逊哭笑不得,忙活了半个月,还不如出门旅游的左承祖。必须努力干活,然后让刘备给自己升职加薪。
既然已经不能再继续在沛国扩张了,刘义逊向刘备请命发兵诸县。在徐州西部动兵是彭城国负责供应粮草,到了琅琊就不归曹豹管了,那是陶谦的地盘。
刘备依言向陶谦去信,留关羽带四千人守沛国,剩下的2000多人在刘备的带领下北进琅琊,刘义逊、田豫、还有黄巾的那些人都一起随行。
提起来左承祖,也不知道他现在在干嘛?刘义逊忍不住去想,荀攸找到了吗?
左承祖现在很苦恼,他和布二一路西行……不是,是一路向西。
豫州自孔胄死后也并不太平,汝南依旧有黄巾盘踞。袁绍派人与袁术争夺豫州失败,袁术把孙坚的侄子孙贲任命为豫州刺史(后来调往扬州),弟弟孙香任命为汝南太守,豫州以南基本归他所有。
北部是曹操任命的豫州刺史郭贡(吕布偷袭的时候还想趁火打劫,被荀彧劝退),拥有梁国、陈国,颍川基本被曹袁二人瓜分。
左承祖和布二一路走得很艰难,躲着这个,躲着那个,总算是到了颍川颍阴的荀家。
一问才知道,荀攸已经好几年都不在家了。
他去哪了?那你得问他至亲之人或者走得近的朋友。
至于他的至亲之人,不好意思,荀家已经迁往冀州好几年了,你不知道吗?
跟他走得近的人像是约好了似的,大都躲到外地去了。
左承祖一边骂着刘义逊不靠谱,一边挨家挨户的查问,终于有人告诉他,或许可以去颍川书院看一看。
赫赫有名的颍川书院,没有高大的围墙,没有烫金的匾额,没有黄铜的兽面门环,连人也没有。
一扉显然是年深日久的门的上方挂着一块黑漆红字木匾,上面书着大大的四个字:颍川书院。
字体遒劲有力,红与黑相映,红如鲜血,黑如夜空,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沉稳而凝重。
大门里青石板路,屐齿苍苔,哪里有半点人的影子?
左承祖正失望间,忽听背后大门吱呀一声,一道懒散的声音传了过来,“就是你们……额……在找公达?”说话间还打了一个酒嗝。
左承祖和布二定睛看去,一个青衫男子靠在门板上,也不看他们,浑身的脂粉气,左手还提着一壶酒朝嘴里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