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坚固的城防只是基础,而守军才是能让替城防发挥作用的关键。
金友胜已经算得上明军当中的佼佼者,于登州城陷的第一时间便组织起了一只敢于入城平乱的队伍,但这样做的代价,就是留在城中的都是老弱残兵。
他们有的须发花白,有的身体残疾,有的甚至还是没长大的孩子。直到起义军的火铳兵将他们围成一圈,这些既没有反抗,也没有投降,只是不可置信的陷入了迷茫之中。
祖辈们传下的话语没有教会他们跪地求饶,带领他们的军官也没有教他们如何在城陷后分散反击,所以他们只是一脸蓦然地瞅着刚才还被唤作上官的秦士英,笑眯眯地将自家同知的人头送给了一位年轻的军官。
这些人都是世袭的军户,祖上不知多少辈就开始为国守边,赵震也没有太过为难他们,只是让士兵收缴了武器,便将他们赶入空出的宅院。
冬天对于这些缺吃少穿的人是天然的监狱,僵硬的身体外加入夜刺骨的寒风,会极大降低俘虏暴动的可能,况且赵震还需要这些人将这千户所好好清理一遍。
在离自己不远的路上,可是还有近两万辽东流民等着安置。
起义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千户所,进城的官兵大多听过赵震宣讲军规,所以这次入城倒是没有发生太多的流血事件。
所谓军规当然是按着后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改编的,不过显然赵震招出来的这些士兵受时代局限性影响很大,居然发展出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要拿就拿老乡米面的歪曲理解,害得赵震不得不发动自己拐带的读书人反复下去讲解。
奇山所算得上方圆百里的大城,虽然士绅富户多住在宁海州,但是也有些靠着将军户发展成佃户,拿着国家土地卖粮生财的先富团体。
对于这些人赵震自然不会客气,主动开门的,按着丁口留下粮食,然后等着驱逐出城。
关门放箭的,自有火铳开锁公司,纵马突围的,也有朝鲜神箭手负责地府直达。
虽然没找到带路党,但是看着宅院门脸大小按图索骥,往后的两天内,赵震硬是在这个军用卫城里收拢除了近五万石新粮,这个数字可是奇山所府库的十倍。
至于城东那片军户区,赵震只是派兵在巷口把守,不许人进去打扰,甚至将富户中的柴米按着丁口分了一些下去,两日之间,这座住满了军户的城池,居然再没有发生过反抗。
正如赵震所料,在如今的大明,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山东人和辽东人的区别,只有垄断了社会财富的土豪劣绅,和广大家无余粮的贫民之间的分别。
四日后,奇山千户所宣化门外官道上,赵震领着秦耀祖等一番干将,守着二十口正烧得热气腾腾的大锅,等待着陈立三等人的到达。
呼啸的冬风吹落了压在枯枝上的霜雪,随着黄胡子的马蹄上再次响起,一只庞大的流民队伍终于出现在了赵震等人的视野中。
走在头里的是三台马车,车厢旁边绑着写有“陈”字的红旗,在红旗之后就是黑压压看不到队尾的流民队伍。
在这样寒冷的日子里长途跋涉,显然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队伍中不时传出些哭声,直到当他们看见大锅炙热的火光,才猛然爆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欢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