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盛道:“嗯,你小子不错,你我稍后再畅谈一番!”
长孙奇应道一声:“诺!”
刘盛再环视众人,又发现一个梳着汉族发髻的高个士兵,不死心的问道:“你这发髻又是为何?”
但见这人回道:“报队主,我乃两族之人,我娘是汉人,说是如此发型将来能讨到新妇,嘿嘿!”
听其言语,刘盛说道:“哼,像个娘子一样,且看你年岁不大,名为何?年几何?”
“报队主,我名贺儿无心,十有三岁了!”
刘盛闻言一愣,心道:“无心?怎么听着像网名?才十三?这么小就长这么高了?”
想到此处,刘盛便问:“怎入得铁血队?”
贺儿无心回道:“报,我甚是能打,但打不过队主!”
刘盛闻言嘴角一撇:“怎如此年岁便来参军了?”
“报,明元可汗令,十二岁以上男子皆要从伍,军书点名,家里阿郎全卒了,只剩我一个,没法子!”说着,贺儿无心神色有些黯然。
见其如此,刘盛沉默了下,叹息一声,他知道拓跋鲜卑和残暴的慕容鲜卑、把汉人当两脚羊的羯族不同,拓跋鲜卑是积极汉化的一个族群,虽然也有残暴者,但那是旧部,当政者都在汉化了。
不过拓跋鲜卑同样文化不高被汉族名门望族看不起,尤其是拓跋鲜卑无文化,他们将游牧族的强者为尊用在了汉族之地,谁强谁配拥有美好的事物,哦?你看不起我?我杀你、欺你、辱你,你可还自豪?
而这,才是拓跋鲜卑与汉人不合的根本原因,尤其是旧部,与其他胡人是不同的。要是鲜卑有汉族的礼仪文化,也不会如此残暴了,尤其是对百姓。
君不见,北魏历代皇帝都在劝课农桑、赈灾发粮,而汉人之所以还是生活的那么艰苦,是因为北魏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当官的没俸禄,这一下好了,没一个不贪的。这才造成北地生活之难的根本原因,政令不通啊,上面发了政策,下面不去执行,没用。
而此时的拓跋鲜卑政权也正在积极的胡汉融合,这来源于一个人,拓跋什翼健。
十六国时,拓跋鲜卑的代王是拓跋翳槐(yi huai),他们的所在地在牛川,是战国时期的代地,所以称为代,拓跋当时和石勒石虎的后赵接壤,因与后赵习性相近,两国之间如手足一般友好,而拓跋翳槐的二弟就是拓跋什翼键,当时拓跋翳槐把他弟弟拓跋什翼健送到后赵当质子,并遣派户三千随从。
就此,拓跋什翼健就开始了在后赵长达十数年的质子生活,但石勒并没有软禁他,在后赵,拓跋什翼健接触了汉文化,对汉文化产生了极大兴趣,十数年来,他深感汉文化的博大精深,每每想着回到族内如何用汉文化改造他的族人,时间不久。
某日,族内叛乱,拓跋翳槐逃到后赵,石勒郑重的接待了拓跋翳槐,并带领他观察汉族建筑、文化等等,一边出兵帮拓跋翳槐平反,然后拓跋翳槐又回去做他的代王了,不久后,拓跋翳槐病重,他临死前对大臣们说,一定要接拓跋什翼健回代继位代王,用他的汉文化治理代社稷才可安定。
留下这句话,拓跋翳槐就去了,但当时拓跋内部分成了两派,一派以梁盖为首的守旧派,他们认为旧主新丧,而拓跋什翼犍离国尚远,怕其到后会引起变乱,便准备重立新君。
其实本意是不想让拓跋什翼健回来当代王,他们想保持着游牧的生活,于是,这一部分人就坚持认为应该就地选择继承人,不应该千里迢迢的去后赵迎接拓跋什翼健,而另一派则坚持要迎接拓跋什翼健回国继位。
当时拓跋翳槐还有两个弟弟,这守旧派就开始操作了,第一人是拓跋屈,但他们认为拓跋屈,刚猛多诈,不如拓跋屈弟拓跋孤仁厚,就杀了拓跋屈立拓跋孤为代王。
但拓跋孤坚决不同意,他认为应该请大哥拓跋什翼健回来,于是,千里迢迢的亲自来到后赵,当时的后赵石勒已死,在位的是石虎,他向石虎请求让拓跋什翼犍回国继位他留在后赵当质子,石虎被拓跋孤的情谊感动了,就同意了他的请求,让拓跋什翼健回国了,把拓跋孤留在了后赵。
而拓跋什翼犍回国后,在繁畤城以北继位,当时他十九岁,改元建国,他做了一件事,就是把一半国土永远的分给拓跋孤。
然后,拓跋什翼健就开始了他的汉化部众,最后代国还是难逃灭亡,拓跋鲜卑一直无缘进入中原,直到他的后代拓跋珪复立代国,建北魏,有着拓跋什翼健的影响,拓跋珪也学习他,离散诸部,分土定居,让游牧族不再游牧。
之后又是宗主督护、领民酋长、以夏制夏等等,史称拓跋珪改革。
其后,拓跋嗣、拓跋焘、拓跋宏(孝文帝)也一直秉承着拓跋什翼健的思想,进行着汉化,最后逐渐被汉人接受。
杨坚,杨广,李渊,李世民,这些有名的皇帝就可以代表,因为他们都是胡汉混血,或是胡汉文化共存的人,大唐盛世文化之所以是盛世,就是胡汉文化融合后的表现。只是现在是胡汉文化大融合时期,流血牺牲是难免的。
想到此处,刘盛双眼一睁,心道一声:“不对!”
原是他想到一个问题,这些皇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禁喃声道:“杨坚,鲜卑名字曰:普六茹坚,鲜卑小名那罗延,其妻独孤皇后是独孤信的七女儿。李渊,关陇集团,其父之妻为独孤信的四女儿。独孤信、掌鲜卑部队……胡汉通吃……”
讲到此处,刘盛瞬间明朗:“汉人掌军,胡汉通吃啊,怪不得杨坚和李渊可以统一这胡汉文化大融合的时代。”
想着,刘盛抬头望向众人,嘴角露出微笑,心道:“胡汉通吃,我不就是吗?那就从你们开始建班底吧,吴起兵法曰: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你们,准备好了吗?”
言想一番,刘盛收起笑容,对他们喝道:“所有将士听令!矮者往前,高者往后,依次而序,列!”
众人闻声浑身一震,大喝一声:“诺!”
咚~咚~咚~
随着众人走动,不一会,个子矮的就来到了前面,高的去了后面,刘盛见此不禁点了点头,嗯,顺眼多了。
刘盛将双手后背,进入阵列观看一番,不时的挪个人,众人见此都不知他要做什么!
但见刘盛指着一个矮个士兵,对他说道:“你,个子矮还不前去?在此做甚?前去!”
“诺,队主!”
“你,个子如此高大,在前列作甚?后去后去。”
……
一番调整后,刘盛再瞄了瞄,发现没有不妥之处了,来至队列前,他往前面那么一站,顿时,所有士卒都感觉到不同了,因为他们都可以看见队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