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上的装饰很特别,没有任何瑞兽或吉祥图案,只有倒过来的福字,门上还有一个牌匾,隶书:“知足常乐”
门后不出意外就是真正的宝藏所在地,但谁也想不到门上是如此装饰,实在有些耐人寻味。
卢文泽疑惑不解的说:“怎么回事?走错地方了?不能吧?”
吴学道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弄不明白。
石门轻轻一推,就开了,并无任何机关。
门后是个石室,布置的跟正常起居室没有区别,桌椅板凳床铺书案都有,上边精雕细琢各种花卉、瑞兽图案。
墙边还累着灶台,旁边堆着一堆烂木头,几个石制的米缸、水缸,水早就没了,米也烂成了一堆黑灰。
卢文海说:“看样子,这里以前真有人居住。”
李剑指了指灶台角落直插墙内的烟囱,说道:“这里的东西不是摆设,确实用了。”
卢文泽敲了敲烟囱,有空空的声音传来,笑着说:“真是空的,你说咱们能不能顺着烟囱爬出去?”
烟囱很大,的确有这个可能。
床边的卢文海一声尖叫传来,众人走过去看,也都吓了一跳。
床上躺着个身穿青袍的死人,早都烂的只剩骨头架子了,冷不丁瞅见,的确有点渗人。
李剑凑近看了看,说:“骨架完整,并无伤痕,从老化成度看,得有六十多岁了。”
卢文泽说:“骨头这么黑,是不是中毒了?”
李剑点头道:“的确,但看样子有点像自杀。”
床头的红色药瓶证实了这点。
除了药瓶,还有两个玉简。
当然,玉简上并非密文,而是用楷书记载的此人生平以及此地由来。
这人名叫翟承祖,是吴道子弟子之一翟青的第二十二代孙,明初生人,受家庭环境影响,能书善画,尤其对画画一道尤为擅长。
不过,为了更好的守护宝藏,翟家世代不出世,除了家里人自娱自乐,并没有人知晓翟家人的本事。
甚至,为了不泄露身份,翟家人无论书画,从不隔夜,基本画完赏完就会烧掉。
世代都是如此,没有人觉得不妥。
不过,到了翟承祖的下一代,就出问题了。
明代出了很多画画大家,偶然的机会,翟承祖的儿子也进入了书画圈。
翟家师承吴道子,不是当代那些大家可比的,只一幅《观音大士》立轴就艺压群雄。
没有出身,又不敢表明师承,等于没有跟脚的乡下泥腿子。
一个乡巴佬竟然压在权贵的头上,自然引来了无尽祸事。
翟承祖可能不愿回忆这段往事,所以没有详细记载发生了什么,最后只说儿子自知违背祖训,投江自杀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加上暗地里寻宝的几伙人循着那幅《观音大士》盯上了翟家,逼不得已,翟承祖不得不另想办法。
为了保全秘藏,举全族之力,耗时十年,终于在原有溶洞地宫的下边开凿了第二地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