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还得从张素灵的那根红线说起。
百因必有果,世间大道,天法地法人法道法自然皆遵循冥冥定数,古往今来神于数者之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遁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江山社稷,国家川海亦不离此道。
故善谋之人白于发,善卜之人立与野,最优秀的谋士和卦者,往往很少看重当下,而是着眼于未来。世人皆知上古三十九国,唐国第一代君王乃是璧,开国皇帝是序,南唐有近七百年历史,起于殿乱时期,有张素灵和巫若两位绝世天才辅佐又得民心的唐明王唐延。
为何不称帝而甘心为王?
“我知道!”看客中那个孩子将手举高,“娘亲说了,延王很爱很爱他的王后,因为玉玲珑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所以才不愿意称帝!”
先生揉了揉他的小脑袋,脸上泛起回忆之色:“王后玲珑玉脏,其貌出尘离染惊为天人,一次救了唐王,一次救了天下,这段曲折佳话,流传下来深受民间喜爱也是自然,可你们想,唐王若是称帝,王后就变成了皇后,身份地位哪能一概而论?”
看客们若有所思,听书讲究个望闻问思,不论是经久不绝的经典还是新鲜事,功德好坏,个人心中他自有评说,说书的先生往往只是在事实上将故事添油加醋的说一遍,少有发表自己立场和观点的言辞,这位白先生是天府听书楼中的红人,偶尔来讲书,无官无贵身份低微,听书楼的掌柜却对其尊敬有加,一楼大堂靠窗的这个位置常年留着,即使先生十天半个月不露面,也未曾租卖给其他人,要究其原因,恐怕是那辆只在听书楼前出没过一次,中原境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天府帝都,剑指中原’的马车,能让这辆马车接送的人,自然是眼界开阔,为人豁达,才高八斗的饱学之士。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大唐人人都爱,人人都不得不爱,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耀眼的大唐神女,苏陵君唐梦琊曾途经听书楼,自搬板凳进来听白先生讲过书。。。。。。
用民间的讲法就是——被神眷顾过的白说书。
一位女子道:“先生真的认为是这样吗?我倒觉得如果唐王称了帝,这个故事反而没有这么精彩了。”
“正是。”白先生笑道。
“那先生为何……”
“所以才让你们细细听啊,”先生喝了口茶道,“你们可知道,称骨算命?”
“称骨算命?”
“对,即是张素灵九九八十一道甲天道十六甲之一,星见观卜卦秘法,称骨算命。”
所谓称骨卜,和生辰卜八字卜有天壤之别,生辰八字是用出生的时间,年月等来问卦,而称骨算命则完全不同,是卜算一道中异类的异类,昔日张素灵能用一根红线绑在唐延王指尖称骨算天,堪称妖孽!一殿隐世后,此法慢慢失传,逐渐变为用戥子,庸王内乱后,便要砍下孩童的小拇指方可问卦,月宫归唐时期,称骨算命也愈发演变的恐怖邪恶,最后只有非正途的无良道士和在称算囚犯尸体的时候才用的上,到如今,已然失传。
称骨算命将一个人的命运分为五十一种,骨重二两至七两不等,根据重量在歌诀中寻找此人命数。
先生道:“你们可知,当年张素灵称延王骨,称的是多少斤?”
看客们齐齐摇头,白先生哈哈大笑,正得意忘形刚欲开口胡诌,却啧的一声,脸色尴尬的道了句‘莫慌’,伸手从屁股下抽出一本册子来,翻开一看,笑道——
“是六两四钱。”
席间一片唏嘘欢笑之声,白先生拱了拱手,接着道:“命数曰:此格威权不可当,紫袍金带尘高堂,荣华富贵谁能及?万古留名姓氏扬。说的便是唐王权威深重,有万古留名的富贵命!”
“这与他不称帝有什么关系呢?”
先生将那册子递给众人,上面除了唐延的名字以外,旁边还写着很多历史上的有名人,最为醒目的,便是末尾用黑墨写的‘巫若’二字,后面附写:七两二钱。
“先生,七两二钱是什么命数?”
白先生唏嘘道:“可不得了,此格世界罕有生,十代积善产此人,天上紫微来照命,统治万民乐太平!”
众人一怔,这话傻子也能听懂吧。
这不是在说巫若有做皇帝的命吗!
有人惊呼:“莫非当年一殿退后,九族争锋,唐国内乱两位国师相争,是唐王授意……”
史记:一殿之乱平息后,唐国两位原本亲密无间的国师,因巫若的入魔而不得不以死相拼,掀起了另一场‘通灵师’与‘封魔师’之间的术道大战,这场内斗记载极少,世人只知道邪不胜正,巫若领导的通灵师很快输给了张素灵其下的封魔师们,巫若本人也在小别山里被张素灵亲手斩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