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所设计的军纪制度只会小范围在将来他所训练的军队执行,他很清楚,不管他设计的有多么好,这个时代的人是很难理解的,而且执行起来也会极为困难。
甚至张明都不会把新的军纪制度让皇甫嵩的部队去执行,因为他很清楚,设计与执行是两码事,设计的很好,执行起来事倍功半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于他而言,像皇甫嵩已经可以将军队训练到这个时代的顶尖战斗力,他没必要为了自己的试验而破坏掉原本就优秀的军队。
更何况张明并不觉得他一开始训练的军队就就能够达到他预期的效果,总之走一步看一步。
张明所撰写的军纪制度主要参考前世的军纪制度,但是考虑到这个时代的士兵理解能力的缺失,他会将内容进行简化。
然而张明在殿中写了很久很久,随后站起身来,走出殿外,看向此间洁白的天空,心中默然感慨,希望自己做的不是白用功,毕竟这些东西是否有效,还需要时间验证,但他未来的命运只会由接下来的半个月才决定。
相比史书中的记载,张明为了这场战争至少多走了五步,一是拉拢了徐荣,二是收归了李儒,三是收服了吕布,四是新的军功制度稳定了底层士兵,五是发放粮食稳定了城内的普通市民,他做了这么多,自然不希望这些是无用功。
张明遥远的看到崔明来了,他昨晚派崔明去将徐荣归降的消息仅仅告知皇甫嵩和吕布,直到现在才回来,也不知道皇甫嵩和吕布的看法。
“陛下,臣已经将徐荣归降的消息告知了皇甫将军和吕将军,吕将军说徐荣此人可信,既然答应了归降,那必然不会反悔,皇甫将军对徐荣归降没有意见,只是他嘱咐陛下小心李儒,此人毕竟曾经是董卓的谋士,如今董卓部下正在城外围攻长安,切勿让其与董卓部下接触。”崔明一下子将皇甫嵩和吕布都说了个遍。
“辛苦了,你先去休息吧。”张明对着崔明说道。
崔明其人已经跟了张明许久,是第一个效忠张明的人,在这么长时间的相处中,张明教了他识字还有远超过这个时代的许多东西,因为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他还需要崔明帮他维持宫中的事情。
随后张明再次回殿中继续设计新的军纪制度。
相比于皇甫嵩和吕布等人的忙碌,这段时间朝中许多大臣倒是得了闲,这几天,张明都没有召开朝议,毕竟好多事情他都已经安排好了,那些没办法做的事情,就算他真的召开朝议也解决不了问题。
只是王允在府中依旧闲的无聊,在他看来,陛下的行为仿佛是在冷落他们,毕竟他们曾经为了陛下,不惜策划诛杀董卓的行为,然而现在面对敌军,陛下做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无论是带领禁军运粮还是在长安大街发放粮食,还是慰问军队,还是招募新兵,这些与国重要之事,仿佛都与他们无关。
王允坐着府中马车,带着一群小厮前往杨彪府,如今的长安城热闹非凡,外面到处都是人,王府马车也没有之前走的那么顺畅了,到了杨府之后,随即便让手下敲开了杨府的门,走了进去。
王允在杨府管家的带领下,来到了杨彪所在的客厅之中,此时的杨彪正在屋内画着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