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的时候,李傕军队便已经抵达了西城墙处,在离西城门一公里的地方扎营驻寨。
经过连续不断的四轮进攻,李傕的士兵数量已经从四万五千余人降到了三万五千余人,其中还包括数千的伤兵,攻城一役,他所辖的军队在盟军中已经算伤亡较高的了。
所以李傕真心不愿意再耗下去了,尤其是攻城希望不大的情况下,他已经想好了,等贾诩再次来到他的军中,他便命手下向西劫掠而去,并打出回凉州的旗号。
不过下午酉时第五轮的进攻李傕也会配合盟主的,毕竟以牛辅的性格,一定会派人传令盟军攻城计划。
牛辅为了不让盟军发挥徐荣的异常,所以,所有的发号施令都是由牛辅亲自派使者传达的,这样的话,短期内,盟军就很难发现异常。
果然,下午酉时的时候,牛辅的使者便已经抵达了李傕处,将盟主的命令传达下去。
虽说盟主并无实际上的指挥权,但为了达到更好的攻城效果,往往会约定一个时间同时发难,给长安城的守卫造成巨大压力。
第五轮攻城也不例外,三面攻城,长安城守卫压力剧增,不过所幸的是,李傕军队并没有全力攻城,至少每次派出的士兵数量都要少于之前进攻的时候。
张猛虽然作为一个新人,但也学过一些作战的技巧,而且还有吕布帐下校尉和皇甫嵩帐下校尉的鼎力协作,想要扛住并不全心全力的李傕军队,倒还不是一件难事。
所以,第五轮的进攻又告失败,三面攻城也没有拿下长安城。
长安东城墙上的角楼里,一名宦官从皇宫里拿来了一件长袍,随后还带来了一些宫中报告。
张明知道这是崔明的安排,他不在宫中的这些日子里,崔明则联合南军负责皇宫的安全,然后晚上时候则将宫中一天所发生的的事情全都记录在书信中,派人转交给陛下。
至于公车司马令从尚书台移送去宫中的奏章,则暂时闲置在高门殿内,若有紧急要务,则直接告诉崔明,再由崔明通过书信告知陛下。
现在长安城四处封锁,城内治安也由北军管控,即使是城内的世家,在此刻也不敢有什么妄动之举,北军有令,在长安战争之际,凡在长安城内擅自造谣生事者,破坏长安城秩序者,一律收监,待战后再行处置。
当然北军只是临时接管了长安的治安,长安的具体事务还是由长安令来负责,长安令并不敢对北军管理城中治安有任何意见,北军命令,此次收监之人,上不封顶。
不过大臣们都是明哲保身之人,不会在这个关口给朝廷带来麻烦,只是有的时候,一些世家子弟还是一贯的任性。
今天白天长安城内就发生了一起驾车撞人之事,元凶则是司马馗。
司马馗的父亲司马防任京兆尹一职,也是从洛阳搬迁到长安的世家大族,司马防有八子,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司马八达”,其中最知名的就当属司马防的第二个儿子司马懿。
而司马馗则是司马防的第四个儿子,如今年不过十岁而已,小小年纪最是喜欢玩闹的时候,而他的父亲司马防又是任京兆尹一职,常年不在家,所以在之前的时候,司马馗则经常在长安城驾车玩闹,彼时长安令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就过去了。
当然司马馗的哥哥司马朗,司马懿都曾经批评过司马馗的行为,可一个小小的十岁孩童又能懂得了多少,尤其是司马懿的批评,司马馗就挺反感。
司马懿不过比他大两岁而已,却装的少年老成的样子。
尤其是今天早上,司马懿再次嘱咐道司马馗。
“四弟,长安城戒严,你今天还是不要出去胡闹了,好好的待在家中学习经文不好吗?”
“二哥,我这几天在家里都憋坏了,自从长安城被围攻之后,你和大哥就不让我出去玩,还说什么如今长安城与以前不同了,可我看也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啊,街上的人反而还比之前多了起来,更加热闹了。”
“四弟啊,街上多的那都是百姓,你可曾看到多少世家的人吗?前些日子,尚书台的人亲自来到家中,嘱咐家中之人不要再出去胡闹。”
“二哥,我以前也经常在城中驾车游玩,长安令不也没有管过吗?”
“四弟啊,现在的长安城不归长安令管了。”
“二哥啥意思啊,长安城不归长安令管,那谁来管啊?”
“四弟啊,你打开家门,就可以看到街道上的一群士兵,他们都是北军。这群北军只听陛下的话,他们不听长安令的话。”
“好吧,二哥,那我就在家阅读经文,学习经典,不出去了。”
只是司马馗等司马懿走后,便放下了手中的经书,他都已经在家憋了好几天了,今天无论如何都要出去耍一把。
于是司马馗便趁着下午北军士兵用餐的时候,偷偷的驾车出去。
东汉时期的百姓一般都是一日两餐,第二餐往往都是在下午的时候享用,这样的话,晚上就可以不用吃饭,一觉醒来,第二天一早正好可以直接吃早饭,当然,所谓的一日两餐制只是因为百姓粮食短缺的缘故而已。
司马馗年岁太小,私自驾车就很有危险,再加上如今长安城内街上的百姓比以前更多,所以他一个不注意,就撞到了街上的一个行人。
行人的哭喊声很快便招来了附近的北军巡卫,只见一伙五人一组的巡卫朝这里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