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一行人来到长安东城门处已经六天有余了,前四天是城外敌军包围长安城,后两天则在防备敌军反扑。
与来时不同,回去的时候,张明是穿着皇帝的服装乘坐天子车驾大摇大摆的前去皇宫的。
南军统领和数百侍卫早已经备好天子车辇在军营之外等待,其中还有一支仪仗队,当然日常天子出行的时候也是会有专门的仪仗队,只不过这次的仪仗队人更多,气势更大,为的就是彰显天子的华贵。
长安危机解除早已经被长安百姓知道了,毕竟今天都是城外敌军撤走的第三天了,自从知道敌军撤走之后,长安百姓争相庆祝。
长安百姓虽然大多不知道城外敌军是谁,但他们也都不愿意长安被攻破,不仅仅是因为朝廷的统治比之前更加和善,更重要的是一旦长安城被破,他们势必会受到敌军的大肆屠戮,这种屠戮于中下级将士而言,只是获取百姓钱财的手段,但于百姓而言,却是致命的。
天子车驾从东城门沿着长安东西大道驶向皇宫,其中仪仗队在前面敲锣吹号,后面则跟着南军,中间则是天子车辇,六马齐拉,好不威武,天子车辇两边骑马的则是一些贴身侍卫和宦官,后面又是禁卫军和仪仗队,一行人至少有三百人之多。
长安百姓自然是看到了天子车驾,他们都恭敬的站在街道两边,谁也不敢有所动作,心中想着这位坐在车辇上的天子,在这段期间所做的事情,他们的内心充满了自豪。
在天子车驾驶离之后两百米远,沿路的百姓才敢自由活动,大声说话。
“你们知道吗?天子这几天都在东城军营里指挥作战呢。”长安号称万事通的一名男子说道。
“怎么说?”附近的群众都围了过来。
“我有一兄弟之前在东城门处当差,这段时期闲置在家,我常去做客,听我兄弟说,天子前几天便去了军营,还亲自为将士们助威,后来还亲自指挥作战,仅仅用了四五天,就将城外敌军击溃。”万事通手舞足蹈的说道,仿佛亲眼见到一样。
“真的吗?”群众你一言,我一言的问道。
“当然是真的啊,不然你以为天子去干嘛的,我们的这位天子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治国安邦,事事在理,真乃大汉之福啊。”
长安百姓们一人一句便开始说了起来,反正就是各种我兄弟说的,至于真假无人在乎,如果张明听到的话,一定会脸红的,因为现在的他已经被长安百姓夸得可比光武,可比高祖。
不过张明此次大张旗鼓的回皇宫也是为了达到此目的,他需要进一步提高他在长安的威望,而一场胜利的战争便是能达到这种目的的最好方式,他要让所有的人知道,天子能带领军队打胜仗,虽然这仗胜利与他关系不大,但在世人的眼里,这便是天子打赢的仗。
很快,天子车驾便回到了皇宫,随后进了宫城。崔明早已经在此等待陛下的到来了。
张明从车辇上下来之后,便准备回寝宫休息,城墙上的角楼住的实在太不舒服了,一方面,那里实在太吵了,人来人往的走路声和士兵说话的声音充斥在张明的耳边,另一方面,角楼里的环境也很一般,那里毕竟是给军官临时休息指挥的场所。
崔明也很识时务的没有说一句话,他也看出了陛下的疲惫,他只是默默的走在陛下的身边。
见到寝宫大床的张明心情非常愉悦,虽然现在才早上,但他还想再睡一觉,就当是替前几天补觉了,在两名宫女的伺候下,他脱去了外套,随后便爬上了床,舒舒服服的睡了起来。
皇帝回宫的消息很快便已经传到了所有人的耳中,只有普通百姓才会通过小道消息了解到陛下的行踪,而世家早就知道了皇帝的行踪,毕竟皇帝所做的事情几乎全都是透明的。
贾诩在李儒府中已经待了两天了,从李儒的口中,他也逐渐了解了当今的陛下,年少聪慧,善用手段,用人不计前嫌。
“文和兄,陛下已经回宫了,我打算下午前往皇宫一趟,公要一起去否?”李儒拱手问道。
“文优兄,我想单独去会见一下陛下,不知道,兄能为我创造机会吗?”贾诩小声问道。
“那需要得到陛下的同意,我现在虽然身为侍中,可以自由出入皇宫,但也仅限于我一人而已,所以公的请求只能由陛下来决定,我只能代为提议。”李儒说道。
“那就麻烦兄了。”贾诩说道,随后露出感激的表情“文优兄,此次若不是你的帮助,恐怕我现在已经死在了骊山处。”
“非也非也。若不是公的来信,我又怎么会想到让吕布前往骊山埋伏,只是没有了公的辅佐,牛辅怕不是已经死在了骊山脚下。”李儒叹息道。
这段时间以来,李儒已经知道了,凡是和董卓关系密切的人,几乎全都被诛杀了,连孩童也不曾放过,牛辅身为董卓的女婿,怕也是死在了这场战争中,董卓一朝得势,权倾朝野,如今却换来了全家被灭,可悲。
“除了牛辅以外,城外其它盟军也没有能成大气了,所以我才离开了盟军,寻找新的出路,只是不知道陛下是不是与其他人真的有所不同。”贾诩感慨道。
“放心吧,等公见到陛下之后,自然会知道陛下的不同。”李儒笑着说道,他当初和贾诩的想法类似,可陛下还是给了充足的信任和满意的待遇,他这才全心为陛下服务。
只是相比于李儒的好胜,贾诩对权力没有那么大的欲望。
贾诩的聪明很多都用在了保命上,在历史上,贾诩凭借了才智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年少遇贼的危机,李傕郭汜的危机,张绣的危机,乃至曹操挑选候选人的危机。
“那我就等待兄的好消息了。”贾诩也笑着说道。
李儒和贾诩以前也交谈过数次,双方都是明事理的人,所以很多事情点到为止,谁也不会让对方难堪。
相比于李儒,贾诩的无事可做,王允这段时间可忙多了,他现在身为尚书令,手上还有许多奏章要处理。
王允之前受到陛下的命令,和一众大臣负责安抚城内的世家,所以尚书令的事情就耽误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