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的各位大臣谁也没想到,在这欢喜的时刻,陛下突然抛出来这样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
陛下大权在握,尤其是军队的权力,更是紧紧的依靠在其左右,陛下的命令也是几乎都能够得到执行,何来的有此一问?
所有的大臣都低着头,不说任何言语,除了几位尚书的脸稍微有些难看。
“不知陛下为何有此一问?”王允又站了出来说道。
“这么多年下来,朕一直都以为我大汉事事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所以呈给朕看的奏章才这般的少,但自从朕上次前往尚书台之后,朕才知道,原来朕一直被蒙在鼓里。”
“朕作为天下之主,却连百官的诉求都看不到,请问王司徒,朕有没有资格处理国事?”
王司徒一愣,他也没想到陛下这么快便讨论到了尚书台的事情。
“陛下,尚书台并无故意隐瞒陛下的行为,这些年来,无论是在先帝期间,还是国贼董卓擅权期间,包括现在,都是兢兢业业的处理国事,从不敢有所耽搁。”
王司徒作为尚书令,所说的话自然没错,若不是有他们兢兢业业的处理国事,整个国家连表面的统一都维持不住。只是他避重就轻,处理国事本就是他们的职责,只是为何却不将一些奏章呈递上去,却并未提及。
“那朕想问王司徒,为何到达宫中的奏章却只有尚书台的十之一二,是觉得另外的奏章,朕没有资格处理吗?”
张明的言语并不激烈,有了三位将军在场,谅这些文官也不敢糊弄他。他之所以选择在今天谈及此事,就是借助将军权威来压制这些文官。
“陛下,这是自先帝时起一贯以来的习惯,尚书台做法并未有所不妥。尚书台将重要的奏章交给陛下处理,至于其它不重要的奏章,自然不敢叨扰陛下。”
“那请问王司徒,什么是重要的奏章,什么是不重要的奏章?”
“与朝廷有关的奏章就为重要,与朝廷无关的奏章就为不重要。”
王司徒含糊其辞,实际上,奏章重要不重要还不是他们尚书台说了算。
“来人,去唤公车司马令前来。”
“是,陛下。”一个小黄门答应了一声,便走了出去。
很快,公车司马令便抵达了大殿之中。
“朕听王司徒说,他们让你送往宫中的都是重要的奏章,所以那些不重要的奏章呢?”
公车司马令听闻此事,两股战战,他受尚书台的意思,每天将那些奏章都交给了各个执行的部门。
“陛下,那些奏章尚且在臣府中,还未交给其它部门。”公车司马令并不敢隐瞒,他只是执行的人,上位者的想法,他不敢揣测。
“殿卫,陪着他前去府中,将那些不重要的奏章拿来,朕想看看,究竟什么是不重要的奏章,朕连过眼的资格都没有。”
“是,陛下”殿中的几位卫士答应道,随后便架着公车司马令朝他的府中走去。
现场气氛陷入了尴尬状态,尤其是各位尚书,脸色更加难看了,面对这种情况,他们一时也难以拿定主意,毕竟大殿之内,不同于尚书台,可以随便议事。
张明也闲的自在,他反正不着急,今天这件事情他是一定要解决的,毕竟身为皇帝,如果连绝大多数的奏章都看不到,那他这个皇帝即使大权在握,但实际上还是被架空了。
最初设立尚书台的汉武帝,包括后续将尚书台发扬光大的光武帝一定想象不到,原本为了架空三公权力的尚书台如今早已反噬到皇权身上,东汉后期,皇权都被尚书台架空了不少。
而且最重要的是,尚书台一令,一仆,六功曹,三十六侍郎,全部都是世家的人,可以说,世家牢牢的掌握着国家的权力,从东汉早期,一直到隋唐后期,世家在朝廷上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张明离不开世家,他可不觉得他能够轻易的干掉董卓,守卫长安,就同样能够轻易的解决世家。
很快,公车司马令和数名殿卫就回到了大殿之中,他们的手中都抱着一大堆的奏章。
张明示意身边的宦官前去殿中拿几份奏章上来,他想看一下,所谓的不重要的奏章究竟是什么?
张明打开了第一份奏章,这是一份弹劾王允侄子的奏章,说王允的侄子在外欺男霸女,为非作歹。他又打开了第二份奏章,这份奏章是说武功县令所呈,说地方上发生了起义,官军无法镇压,需要朝廷派兵。他又打开了第三份奏章,这份奏章是解县县长所呈,说地方上百姓生活困难,希望降低田地赋税,被批拒绝。
紧接着,张明将手中所有的奏章打开,他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这些奏章里面甚至还有各地官吏如何选择的事情,只是他很疑惑,什么时候连官吏选择都不需要皇帝参与了。
“崔明,大声的将这些奏章念给在座的各位大臣的听一下。”
“是,陛下。”
崔明从陛下手下接过这八份奏章,便开始逐一念了起来。
崔明的声音响亮,一字一句都严格发音,看的出来,这段时间跟着宫中老师学习到了不少东西。
几位尚书听到这些奏章的内容,心中一震,尤其是王允,听到说起他侄子的奏章,更是浑身一颤。他万万没想到,宦官随手拿去的几本奏章,居然就有弹劾他的,他的心中已然在咒骂公车司马令,居然还没有销毁这些奏章。
等崔明念完所有奏章,张明再次说道“不知道王司徒还有什么想说的?”
王允连忙走了出来,他的心中连连躬身道“陛下,老臣也不知道为何会有弹劾老臣的奏章?臣一直奉公守法,从不敢有所恶行,至于臣的侄子所为,臣并不知晓。”
王允并不好解释这件事情,他只能全然装作不知道。
“那王司徒觉得这是重要的事呢,还是不重要的事呢?”
身为旋涡之中的王允如今已然没有办法解释了,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割裂加一问三不知。锅只能甩给下面的人,至少他不能有错。
“陛下,臣也是在这两天刚来到尚书台,想必这件事情,是下面的尚书侍郎畏惧臣的权威,所以才自作主张,臣实在不知,如果臣知道的话,一定会将这份奏章交给陛下。”
“可是王司徒,你只说了弹劾你的奏章,其它的奏章你又要如何解释?”
张明才不在乎弹劾王允的那份奏章,他再清楚不过,身处高位的这些人,每天都会有无数的奏章弹劾他们,有的是真的,有的则是捏造的。
王司徒虽然能够解释弹劾他的那份奏章,但其它的奏章却无法解释,因为这些事情都是国家要事,却依旧未经过陛下的眼和手,甚至里面还有涉及各位官吏选择的事情。
看着王允难言的样子,尚书仆射士孙瑞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