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想必是公车司马令自作主张,才没有将这些重要的奏章转交给宫中。”
公车司马令听到此言,一下子跪了下来,他已经明白了,尚书台这是明显要把锅甩到他的身上,但他又不敢直言,他不敢得罪尚书台。
“公车司马令,对于尚书仆射的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臣一时鬼迷心窍,才没将这些奏章送入宫中,臣死罪。”公车司马令连连磕头认罪。
张明一时语噎,他也没想到公车司马令居然主动接下来这个锅,本来一场好好的局,现在全都变成了公车司马令的错,看来,宫中之人尚且还不怕他,而是怕尚书台。
“廷尉”
“在”钟繇站了出来。
“公车司马令私自将尚书台奏章带回府中,是何罪?”
“回陛下,欺君罔上者,死罪。”钟繇答道。
“来人,将公车司马令,推出宫门,斩首。”
“是,陛下。”殿卫答道。
听到陛下的话语,公车司马令一下子慌了,他终于怕了,他再也顾不得尚书台的面子,大喊道“陛下,是尚书台让我这样做的,我没有欺君罔上,陛下饶了我吧。”
“等一下,让他继续说下去。”
殿卫放开了刚架起来的公车司马令,只见公车司马令已经慌乱的双腿完全站不住,直接倒地跪了下去,连带着他的手也无力的垂在地上。
“陛下,尚书令告诉臣说,说陛下年龄还小,所以这些重要事情就不用麻烦陛下,尚书台批阅完这些奏章之后,便可以直接交给各部门执行。”
王允听闻此话之后,脸色发白,他没想到公车司马令直接把他给供了出来,他虽然没有当权臣的野心,但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毕竟他身为尚书令,在他看来,替年龄还小的陛下批阅奏章有什么错?
“王司徒,你怎么说?”
“臣以为陛下年龄还小,过早处理国事恐有不妥,所以才这样做的。”
王允也不再狡辩,如今人证物证都在,他也只能承认,更何况他认为他有诛杀董卓的首功,陛下不会耐他如何。
“所以王司徒就是这么处理国家大事的吗?自己的侄子欺男霸女,不管,武功县流民起义权当没看见,解县百姓困难,让解县县长自己想办法,还有各地县长的选择,不知道这些人给了王司徒多少的好处?”
张明一点都没有留情面,将这些东西当着群臣的面一一的说了出来。
“陛下,臣侄子的事情,臣的确不知道,这份奏章根本就不是臣批阅的,武功县流民起义臣的确没有管,毕竟那时候朝廷本身就困难,解县的也是如此,至于各地县长的选择,臣是经过与各位尚书商议之后才做的决定。”
要说王司徒的确也是个忠直之人,都到这个时候,居然还在以为陛下是与他讨论国事。
“是啊,偌大的朝廷什么时候成为你王司徒的朝廷,什么时候你王司徒一句话,朕连批奏章的权力都没有了。”
“臣没有。”
“臣知罪。”
王允看着越来越发火的陛下,他终于意识到了,大汉的江山是属于大汉皇帝的,大汉的朝廷也只能是皇帝说了算,他王允充其量也只是替陛下暂时管理国事而已。
虽然昨日的时候,王允和尚书仆射还有六位尚书,讨论了这件事情,甚至还拿出了所谓的解决办法,但他今天才发现,陛下只针对了他一人,而且拿着人证物证,当着百官的面来质问他。
至于其它的尚书,自然也看出了陛下的意思,他们都不是傻子,何必再搅在这个旋涡之中。
“既然王司徒已经认错,那朕自然是需要处理的。”
“廷尉”
“臣在”钟繇又站了出来。
“王司徒故意隐瞒国事不让朕知晓,如何处理?”
钟繇呆愣住了,他可不敢擅自给王司徒定罪,在座的诸位大臣看着这种尴尬场面,都意识到该出来救场了。
“陛下,司徒也是为了国家大事着想,他并不是故意要欺瞒陛下的。”杨彪站了出来说道。
“陛下,司徒公一心为国,虽然做了一些错事,但希望陛下能够饶他一命。”太尉黄琬也站了出来说道。
“陛下,司徒公在位期间兢兢业业,从不敢有所懈怠,他本人也是忠心朝廷,忠心陛下,做出此等之事也非他的本意。”尚书杨瓒说道。
之后又有数十位大臣站了出来为王司徒说话,他们的话,翻来覆去,与前面的几位大臣并无太多差异。
待这些大臣将话说完之后,王允再次说道“陛下,臣知罪。”
“既然王司徒已经知罪了,那便需要一个处理。朕念在王司徒诛杀董卓首功,平时又兢兢业业,虽然隐瞒了国事,但也是为国着想,所以朕决定罢黜王司徒的官职,好好在家养老吧。”
“谢陛下。”
王允磕头认错,于他而言,这已经算是一个好结果了。
“至于公车司马令,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朕决定将他的死刑改为减死罪一等。”
“谢陛下”公车司马令再次磕头道谢,至少他保住了性命。
“接下来,便由尚书仆射士孙瑞担任尚书令,至于公车司马令则由宦官担任。以后尚书台的奏章批阅之后全部送往宫中。”
“是,陛下”士孙瑞大声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