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防对于陛下的话有些意外,他还没想到陛下的想法这么简单,只是单纯的增加抓捕盗贼的人数,这的确可以解决问题,只是这样的话,不也同样增加了地方的负担。
“陛下,地方的赋税实在支撑不起更多的官吏了。”司马防继续抱怨道。
张明真的想感谢司马防的无心之举,因为他压根没打算用地方的赋税来支持锦衣卫组织,一旦启用了地方的赋税,那锦衣卫组织迟早跟地方狼狈为奸,这样的话,监察地方就失去了意义。
不过张明心里虽然欢喜,但脸上却依然非常愁容满面,然后缓缓的说道“京兆尹所言也是,地方赋税实在太高了,那就先这样,朕先用皇宫的钱财为他们发放俸禄。”
“谢陛下。”司马防根本没有想过以后的事情,至少短期内他不用为锦衣卫的俸禄而发愁,陛下既然这么大方,他也乐在其中。
朝堂上的百官对此事不怎么关心,毕竟这都是京兆尹的事情,抓拿盗贼更是小事,无足轻重。至于陛下所设立的锦衣卫组织,他们也觉得不奇怪,毕竟陛下都能够设立军部,统管军事大权,更何况一个小小的抓拿盗贼的组织。
面对这种情况,张明心中已经乐开了花,他本来以为会面对很大的阻碍,所以才迟迟没有推出,现在想来,才发现汉朝的百官比起后世的确太过单纯。
不过也是,汉朝的百官几乎都是世家,豪族出身的,他们从小都没有吃过什么苦,而且这个时期,士的地位很高,即使面对着皇权,士族阶层也不落于下风,所以士族才不会担心,当然,也许他们根本就没有往那方面想。
“廷尉,不知东乡乡长的事情,应当如何处理?”
“陛下,应当夷平三族。”钟繇站出来说道。
“好的,此事便交由你处理。”
“是,陛下。”
钟繇说完便退到一边。
“长安城是大汉国都,但是原长安令不作为,导致长安城混乱无比,如今朕需要一个懂得大汉法律,并且公正无私的人担任长安令。”
“在前几天处理战时的事情上,廷尉左监的做事手段让朕刮目相看,朕觉得以他的才能和品行担任长安令,最为合适。”
廷尉左监法衍之前处理战时戒严的事情时,没有徇私枉法,无论是对世家弟子,还是普通百姓,都一视同仁,而且最重要的是,法衍足够的公正无私,一定能够很好的约束底下的官吏。
“既然百官都没有意见,那就这样定了。”张明说道。
关于东乡乡长,没想到引出来这么多的事情。
先是另立了一个新的长安令,法衍,想必以他的才能和品德,接下来长安城的管理应该会焕然一新。
然后设置了锦衣卫组织,虽然现在名义上是追捕盗贼的组织,但实际上已经有了监察地方的可能性。
最后,进一步加强了对获得军功家庭的保护,这样军队在前线作战时,心中就能够更加放心。
“诸位大臣,这几日,朕阅读尚书台的奏章时发现,由于朕这几年不爱读书,所以许多奏章的内容看不太懂,但是朕作为一国之君,怎么能连国家大事都看不懂呢,所以朕也是极度困扰。”张明忧郁的说道。
“陛下年龄尚小,再加上过去没有接受太傅的教育,所以不懂也很正常。”尚书令士孙瑞站出来说道。
自从尚书台的奏章移送到宫中之后,身为尚书令的士孙瑞担心陛下拿到这些奏章之后,做出错误的批阅,导致国事出现混乱,所以他特别关心这些奏章的最终情况,后来他发现奏章虽然移送到了宫中,但陛下几乎都没有修改过尚书台批阅的内容,最多写一些注意。
今天朝堂之上,听到陛下的话语,士孙瑞才知道陛下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其实这也不奇怪,毕竟陛下年幼,更何况,以前董卓擅权的时候,放任着陛下四处游戏,忽略掉了最基础的教育。
“陛下既然想要看懂奏章的内容,则需要选择一个好的太傅,以臣观之,文先却是最好的人选。”士孙瑞推荐道。
“臣怎么能做太傅呢?”杨彪推辞道。
“在场百官中,除了文先,我实在想不到有第二个能做太傅的人。”士孙瑞继续说道。
“君荣兄,你的好意我认领了,但是我觉得有一人比我更加合适。”杨彪笑着说道。
杨彪本人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尤其是见到王允的下场之后,他知道身为陛下的老师,以后很容易成为百官的攻击对象,到时候,陛下所做的一些错事,甚至都能够被百官推到他的身上,所以作为陛下的老师,看起来荣誉加身,但实际上风险巨大。
杨彪不是一个爱冒风险的人,他是一个稳重的人,所以他果断拒绝了士孙瑞的推荐,虽然他知道士孙瑞将这个位置推荐给他完全出于好意。
“不知杨大夫所说何人?”张明疑惑的问道。他知道能让杨彪看重的人绝不是简单的人物。
“卢植,卢子干,现居幽州上谷郡。”杨彪说道。
“朕听说,卢子干不是回去养病了吗?”张明问道
“陛下,名为养病,实为逃离国贼董卓的迫害,其实他还是心系朝廷的,自从听说国贼董卓被诛杀之后,卢植便再次产生匡扶汉室的想法,臣只是顺势而为,以卢子干的才能,是做太傅的不二人选。”杨彪正言道。
“真的吗?卢子干可是个大才,朕若是有他作为太傅,将来一定可以管理好国事。”张明激动的说道。
“等散会之后,臣立马修书一封,送往卢子干处。”杨彪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