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让侍卫从蒲元手中接过镰刀,随后又让另一个侍卫拿来了一把剑,镰刀和剑碰了一下,结果镰刀居然没有被砍断。
这把剑可是军中将领才配使用的剑,居然连一把镰刀都砍不断,这制作工艺简直离谱。
“很好,朕要的就是这样的农具。”
蒲元对农具的改造虽然没有本质的改变,但他改变了农具所用的材料,从最早的青铜农具到东汉的铁制农具,农业生产力提高的可不止一点半点。
不过即便如此,现在的铁制农具中的铁也只是生铁而已,与制作环首刀所用的铁都相差甚远。
更换农具材料,说起来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更为困难,因为很多时候,连士兵所用的刀具质量都参差不齐,更何况是普通农民的农具,有的用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且很多铁匠制作锤炼铁的技术几乎都不外传,这也导致了即使在民间,同样的铁农具,质量能相差好几倍。
蒲元所制作的刀具几乎都供应给了朝廷侍卫,除此之外,蒲元也没有能力在为普通将士们生产刀具。
想要彻底改变这种现象,除非将铸铁的技术外传或者扩大生产,否则凭蒲元和他的手下,想要为长安城的百姓生产大量优质的铁农具,恐怕都是力不从心。
铸铁技术外传,短时间内肯定不行,虽然技术的传播需要时间,但现在的朝廷控制不住技术外传的后果,万一到时候袁绍掌握了这套铸铁技术,恐怕朝廷就更危险了。
所以现在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严防铸铁技术传播的情况下,扩大铁农具生产。
“蒲元,给你一个月时间,想要为长安城的每户农家生产一套完整的铁农具,你需要多少人?”
长安城共有八万户人家,农民估计有七万户左右,差不多生产七万套铁农具。
“臣需要两百人即可。”蒲元兴奋的说道。
“少府令,这件事情,便交给你了,你积极配合蒲元的行动,朕要在一个月内见到这些铁农具。”
“是,陛下。”
优质铁农具的生产对即将到来的旱灾并没有太大助力,毕竟旱灾之下最需要的还是水。
见到毕岚的水车之后,张明有些失望,与蒲元不同,蒲元的已经是完整的制作工艺,只要有足够多的工人,想要生产出大量的优质铁农具并不困难,但毕岚的水车太粗糙了,而且每次从低处打的水也太少了,仅仅只比抬水浇田好上一点。
“这个不行,太差了,还有办法改造吗?”张明问道。
“小人愚笨,只能想到这些。”毕岚难过的说着,他还以为他也能像蒲元一样,受到陛下的高看。
张明看着毕岚失望的样子,他内心也有些不开心,毕竟想要解决接下来的旱灾问题,水车就是必不可少的东西,而现在却陷入到了困境之中。
思考了许久之后,张明有些无奈,他虽然对后世的水车有一些印象,可那些印象并不能够让他真的能做出来后世的水车。
“陛下,臣有一个办法。”崔明走上前说道。
“快说。”张明笑着说道。
“陛下不如让毕岚带着他的水车前往城外农田处,然后以天子的名义向京兆地区发布重金悬赏令,如果能够改进毕岚的水车或者单独造出强于此辆水车的人,则赏千金,并且可以入朝为官。”崔明缓缓的说道。
崔明在底层的时候,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有钱能使鬼推磨。
张明来到这个世界太久了,一直待在皇宫,差点都把群众的智慧给忘了。
一个人想要创造,改进水车,那是困难重重,但是如果基于前人的基础上,再进行改造就会变得容易很多。
无论是蔡伦改进造纸技术还是瓦特改良蒸汽机技术,他们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创造出了如此伟大的成就,毕岚的水车虽然非常粗糙,但未必不能有人可以将其改进。
而且水车与老百姓密切相关,既然毕岚的父亲能够预测到今年可能是个旱年,想必其它有经验的农民也能够预测到,所以改进水车的事情交给群众也许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毕岚,从明天开始,你便带着你的水车前往长安城外西郊的农田,朕会派人与你协助。”
“你的任务非常简单,无论是谁,只要能够改进你的水车,或者造成比你更好的水车,你便将那人带到皇宫来,那人一旦被朝廷认可,你也可以获得百金。”
“谢陛下,臣一定竭尽全力完成任务。”毕岚欢喜的说道。
离开少府的张明便让崔明调用一支五十人禁卫军配合毕岚的工作,同时还让这五十人禁卫军带着千两黄金一起出发,重金面前,张明不相信不能发挥百姓的智慧。
当然这五十人的禁卫军一方面是为了维护秩序,另一方面则配合改造水车,虽然张明相信百姓的智慧,但制造和改造水车不是一个轻松的事情,有禁卫军的配合,只要是有想法的人,都可以尝试制作和改造水车。
第二天一早,毕岚便和五十人禁卫军带着水车和千两黄金一同从长安城出发,来到了长安城西郊的一处农田。
长安城的土地主要集中在西郊地区,此处潏河正好经过,所以土地最为肥沃,水源也最为充分,而且地势平坦,农田也数不胜数,所以选择此处作为实验的地方最为合理。
毕岚一行人的行为自然引起了周边农民的注意,他们看着毕岚将水车放在潏河的一处支流之上,然后开始展示水车的作用。
而五十名禁卫军则开始清理附近的地方,并且平整了附近的土地,如今还没到春种时节,所以田地都还荒芜。
这块田地地形最好,很适合用来展示水车的作用,至于田地的主人,禁卫军无奈表示,这块田朝廷临时征用了。
一切准备好了之后,接下来便是等待富有想法的人前来了。
至于改造水车嘉赏千金的消息,借助卓云的酒肆,一下子便在长安城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