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上午准备攻城,不过这次攻城只需出动一半的投石机,一半的云梯车,还有一半的井栏,军队的进攻也不用太过猛烈,此次攻城由你负责。”朱儁思考了一会儿说道。
“将军,这是何意?”张辽不解的问道。
“无需过问,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就好了。”朱儁没有解释。
同样都是汉末三杰,朱儁的脾气与皇甫嵩不同,朱儁出身寒门,一身本事都是在战场上通过无数战役练出来的,所以他的脾气有些专横独断,很少与属下进行战事商议。
对于朱儁的脾气,张辽也只能就此接受,虽说朱儁脾气不好,但是作为将军,却能够按照功劳选拔属下,有此一点,也足以让手下将士为其效力。
张辽领了朱儁的军令便下去安排各路校尉开始准备,明天一早他们便要攻城。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连月亮都刚从天空落下。
此时张辽已经率领前锋部队抵达了安邑城外,按照朱儁的要求,他此次并未调动大军主力,而只是调用了前锋部队。
朱儁的军队主要分成五个部分,其中中军由朱儁率领,实力最强,精锐程度最高,其它四支队伍则分别为前锋部队,左翼部队,右翼部队,还有后勤补给部队。
其中前锋部队的战斗能力略弱于右翼部队,强于左翼部队。
安邑虽然是座大城,但由于远离湅水河流,所以并没有护城河的保护,不过也正是如此,杨奉才更加小心。
张辽通过传令兵向各处军候下达命令,指令着手下的士兵在安邑城外搭起了井栏,由于井栏过于庞大,所以只能原地搭建。
当然除了搭建井栏的,其它的士兵则开始推着云梯车,也有些士兵扛着简易的木制梯子,其实朱儁军中的云梯数量足够进攻安邑城墙,但张辽只能调用一半,无可奈何之下,他只能这样做。
当然与这些士兵一道的便是投石机的使用,不过由于投石机数量的缺失,第一波的进攻并没有给安邑城内造成太大的损害。
安邑城内的杨奉此刻并不在安邑西城门处,按理来说,对方既然选择进攻安邑的西城门,杨奉作为城中的主将,此刻应该在西城门处指挥大局,可是杨奉实在太畏惧朱儁的威名了,所以他也只能乖乖的躲在后方,甚至都已经准备好逃跑的战马。
安邑城西城门处有四个守将,分别为李乐,韩暹,胡才,还有一个徐晃,另外三个与徐晃不同,他们都是自带兵马,加入到白波贼之中,唯独徐晃是杨奉派来的将领。
四个守将维持着最基本的平衡,李月,胡才,韩暹负责守住城门,徐晃负责后勤安置。
面对着朱儁前锋部队的进攻,李月和胡才很快便反应了过来。
李月,韩暹负责督战城墙上的守城士兵,但凡有一人退却的,他们的督战兵便会杀掉退后的士兵。
胡才负责巩固城门以及后方士兵的供给,但凡李月向下方传达守城士兵不足的时候,胡才便会让一支部队前往城墙之上,继续守城。
至于徐晃,空有一身武艺,此刻却待在后勤军营里,整个人郁闷极了。
杨奉派他前来本想约束李月,胡才,韩暹三人,可惜那三人狼狈为奸,反倒赶走了徐晃,若杨奉亲自在西城门处指挥大局,李月,胡才,韩暹绝不敢这样作为,毕竟白波贼真正的主帅只有杨奉一人。
可惜杨奉太怂了,自己不敢来前线指挥作战,只敢派徐晃前去,既然如此,那就怪不得李月,胡才,韩暹三人了。
张辽万万没有想到,他所率领的前锋部队居然还是压制住了安邑城的守城部队,其实这也不奇怪,因为白波贼真正的精锐部队此刻正在县府里保护着杨奉呢。
面对着朱儁的大军,杨奉从一开始就做好了跑路的准备,连向哪里跑的路线他都已经想好了,而且他手下的大将也不只是徐晃等人,徐晃更像是弃子,用来迷惑李月,胡才,韩暹等人的。
白波贼虽然是杨奉一手建立的,但是由于李月,胡才,韩暹三人带兵加入,这三人隐隐之间已经与他产生了对抗,即使在这安邑城中,一半左右的部队都是属于李月,胡才,韩暹三人的。
不过张辽的部队虽然成功压制了守城的部队,但也仅此而已。
李月,韩暹在一开始畏惧朱儁的大军之后,看见朱儁大军不过如此,便少了一些畏惧,开始有条不紊的指挥了起来。
此战从早上激战到中午,双方都有些困乏,张辽见目的已经达到,便鸣鼓收兵。
帐中的朱儁听到张辽汇报将士受损的情况,并不是特别在意,只是让他安排将士们休息,过两天继续再战。
张辽有些苦闷,这一仗打的着实憋屈,虽然从一开始他就没想到攻破安邑城池,但至少也要打到对方害怕为止,可今天这一仗,对方越到后面,越不害怕朝廷的军队。
接下来的几天,张辽的任务还是进攻安邑县城,只不过,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安邑城内的守将从一开始的畏惧到后面的习以为常,他们居然有些懊恼曾经因为害怕朱儁的威名,而放弃掉了另外的五座城池,然而这一切与徐晃都没有关系,因为他还在后勤处,即使安邑城后勤处就在西城门处。
皇宫大殿内,大司农正在和大臣们讨论征用二十万民夫的事情,为了说服诸位大臣,他让手下主要官员准备大量的资料,不过这些农业相关的资料对于几乎从未接触过农业的大臣而言,实在太过遥远了。
“陛下,为了一件不太确定的旱灾,动用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是否值得?”京兆尹司马防说道。
对于这群百官而言,今年夏天是否有旱灾的确不确定,但对于张明而言,人生模拟器可是直接将结果告诉了他,所以他其实根本没有选择。
“大司农,你给诸位大臣说说水渠建立的好处?”张明看向了大司农,又点了点头。
这件事情,张明不好直接开口,他作为皇帝,对农业的了解还不如这群百官呢,说出去的话也说服不了众人。
“诸位大臣,请看。”大司农让手下官员搬来了一幅地图。
“此次水渠一旦修成,再加上龙骨水车,今天夏天,即使滴雨未降,依靠着渭河,泾河以及其它的几条河流,京兆地区也能够顺利度过大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