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宫中的张明直接前往了寝宫,现在的他只想睡觉,以前整日在宫中批阅奏章,让他的身体素质有些不如人意,就连走这一日的路程都让他困顿不已。
第二天一早,又是一个朝议日,百官依旧在大殿两侧等待陛下的到来。
这一次,跟着张明一起上朝的,不只有宦官,还有两名侍读杨修,法正。
张明已经打算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尽量带着这些侍读多出去处理一些政事,让他们早点习惯官场的日子,这些新人想要斗掉老人终究还是需要时间。
朝议开始,崔明便当众捧读了朱儁发来的奏章,河东郡白波贼已经除去,这的确是一件大好事。
“士孙瑞,朕需要你们尚书台尽早拿定河东郡部分县城县令的名单。”张明朗声吩咐道。
“是,陛下。臣下朝之后立刻去办。”士孙瑞点了点头道。
任命县令并不是一件难事,无非就是从各家选一些人品还行的子弟而已,况且河东郡一带的县令,稍微大一些的世家子弟还看不上呢。
如今举孝廉制度在奔溃的边缘,太学还没有建立起来,任用官员往往都是从世家子弟中挑选,很像是后世的九品中正制,不过并没有那么的严格。
当然即便如此,张明也不会说些什么,毕竟现在的他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诸位大臣,河东郡由于白波贼的肆虐,各地流民不断,对于河东郡如何治理,不知道各位有什么提议?”张明给了一个引子。
“臣认为等朝廷选择的县令抵达各县之后,随后便安置流民,让这些流民搭建房屋,生活下来。至于赋税,则可以降低一半,用来帮助河东郡各县度过危机。”杨彪回答道。
这种场合下,虽然早有陛下的示意,但大司农还是需要等待杨彪等重臣发言之后才能主动进言。
“除此之外呢?”张明有些不满意的问道,这些寻常措施并不能很好的帮助河东郡百姓度过危机。
“陛下可以先调用朝廷的一些粮食给河东郡,让河东郡的流民先停下脚步,之后再让官吏进行组织。”杨彪再次说道。
杨彪的这个建议,看似非常合理,但心中却有自己的小算盘。
河东郡紧靠着弘农郡,河东六县又在河东郡的南边,向南走几十里路就直接到达弘农郡,而杨氏一族根基全在弘农郡,可以说,这些流民抵达弘农郡甚至会影响到弘农郡的生产,给弘农郡造成严重的治安问题。
朝廷如果调拨粮食发往河东郡的话,这些流民就不会想着向弘农郡迁移,而是留在河东郡等待朝廷支援,这样的话,反倒减轻了弘农郡的麻烦。
“太傅,非是朕不愿意调拨粮食前往弘农郡,只是朝廷现在的粮食也很紧张,城外开凿水渠的二十万民夫也很需要粮食,朕总不能顾此失彼。”张明抱歉的说道。
大殿之内现场气氛有些尴尬,在座的各位大臣自然是知道朝廷粮食的去处,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也都为二十万民夫的口粮贡献了绵薄之力。
大司农看着四周所有大臣的眼光都瞄向了自己,他知道机会总算来了,只不过他想说的话,令在座的诸位大臣稍显意外。
“虽然臣是负责给二十万民夫发送粮食,但臣向陛下保证,这些粮食也仅仅只是够二十万民夫日常口粮所用,并没有多余的。”大司农先证明了自身的清白。
其实朝廷的粮食一直都是算的很精准的,虽然会多出那么一些,但多出来的这些也不过万石而已。
“不过臣有一方法,不仅可以不用朝廷调拨粮食,还可以让河东郡的流民都留在原地,不到处乱跑。”大司农终于说到了重点,这些话他早就已经准备好了。
“快说?”张明焦急的问道,仿佛这是他第一次听到一样。
“臣听说,以前在边疆,曾经实行过一种军屯制度,臣觉得这种制度很好,不仅可以用在军队上,更可以用在民生上。”
“陛下可以让朱将军一边将河东郡的土地收归朝廷,一边招募各县的流民,然后将这些流民按照军队编制,朝廷给这些流民发放种子,农具,让他们开垦耕种,秋季收获时,朝廷抽取一定的比例即可。”大司农提议道。
张明莫不回答,他表面上在思考,实际上只是在发呆而已,毕竟这些东西他昨天的时候就已经跟大司农商量好了。
“你这提议不错,不过朱儁乃是朝廷大将,这么小的事情就不用麻烦朱儁了。”
“这样吧,在大司农下设立典农中郎将、典农校尉、典农都尉,典农司马四级官员,这些官员将全权配合朱儁负责屯田的事情,待事情结束之后,朕自会将朱儁等人召回朝廷。”张明缓缓的说道。
“是,陛下。”大司农欣喜的回应道。
在昨天的交流中,张明就跟大司农达到了默契,朝廷拿了这些田,开启屯田制度,大司农则扩充官员,进一步提高存在的地位,增强大司农的权力。
古代士农工商的环境下,农业的地位也仅仅比工业稍好一些,但其地位依旧不高,大司农虽为九卿之一,但无论是权力还是地位,在高级官吏中都很一般。
张明本来就有提高农业在生产中的地位,所以对于大司农的要求并不反对,不管大司农的目的是什么,提高农业生产力,都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
听了大司农和陛下的话,杨彪深感欣慰,不管这个屯田制度到底是好是坏,至少短时间内,这些河东郡的流民应该不会去祸害弘农郡了。
“陛下,臣也觉得屯田的这个提议可行,通过屯田,让各县流民能够留在原地,缓解了各地治安问题,通过发放种子,农具,还让流民感受到大汉的天恩,一举多得。”杨彪附和道。
有了杨彪的附和,其他的官员自然也就无话可说。
“大司农,朕就将这件事情交给你去办,你尽快给朕做出一份具体屯田事项,至于你需要的官员,朕会一一批准。”
“朕希望对待屯田这件事情,你可以像开凿水渠一样,尽心尽力。”
陛下话中有意,大司农听得明白,只要他好好干,屯田他一样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