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看着农夫所使用的犁具,这种直辕犁非常笨重,使用起来相当费力,而且在掉头,转弯的时候,往往需要大费周章。
张明突然想起来前世的曲辕犁,只是奈何前世的他也很少前去农间劳作,所以想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发明出来绝不可能。
不过张明立马让手下的侍卫回到城中叫来了马钧,这件事情他没有办法,不代表马钧也没有办法。
“马钧,你看看这种直辕犁,有没有办法改造一下,比如将长辕改成短辕,直辕改成曲辕,再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的话,能不能做出一种新的犁具?”张明看着姗姗来迟的马钧问道。
马钧并未直接回答,而是拿起了地上的直辕犁看了起来,由于家中过往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母亲的织布,所以他对于犁具其实有些陌生。
不过这丝毫不会影响马钧的判断,他看着田中正在开垦的农夫,短短片刻之后,马钧还真发现了问题。
“陛下,臣觉得可行,不过这需要臣先测试一番,待做好之后,臣再交给陛下观看。”马钧缓缓说道。
张明只是提供一个思路而已,更加细节的东西,他全然不知,不过看着马钧成竹在胸的样子,他估计很快,马钧便能够做出他心中要求的那种曲辕犁。
“朕给你两天时间,这两天你的任务就是改造这种直辕犁,其它的事情先放在一边。”张明命令道。
农民开垦的时间并不长,张明不得不着急了一点,毕竟长安这里的农田一年只能一熟,所以越早做出曲辕犁越好。
“陛下,臣一定尽力在两天内完成。”说完,马钧便告别了陛下回到了研究部。
张明不会插手研究部的事情,既然马钧已经向他保证,他就相信马钧的能力。
除了将直辕犁改造成曲辕犁之外,还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保护耕牛。
旧时农业生产力几乎全都取决于耕牛,可以说,一头耕牛抵得上数个农夫。
如今长安城以及周边各县征辟了整整二十万的民夫,这些民夫都是普通的农民,原本现在的他们应该在农田上开垦,可现在都已经在开凿水渠了。
所以想要弥补亏空的二十万民力,朝廷只能将这些农田交给其它农民打理,光凭人怎么可能做到,只要依靠耕牛才有希望。
“崔明,拟一道诏令,从今天起到水渠建成之前,三辅地区,所有的人包括朕在外,全都不允许杀牛和食用牛肉,所有需要牛肉的场合全都用羊肉代替。”张明重重的说道。
“即使是死去的耕牛也不允许食用。”张明再次补充道。
这一点主要是防止耕牛被死亡,只有打消了所有人食用牛肉的想法,耕牛才有活下来的可能。
“是,陛下。”崔明默默的记下。
这一道耕牛保护令限制了实施的区域和时间,就是因为张明知道,这种严格的短期保护令很容易导致更严重的问题,只有放开一些缺口,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执行下去。
有了耕牛保护令和即将诞生的曲辕犁,张明有信心短时间能够弥补二十万民夫的缺失,当然新式的农具也在抓紧时间生产之中,他希望等农民开垦完土地之后,就能够使用上朝廷的新式农具。
不过普通农夫想要获得新式农具,要么主动选择打理其它民夫的农田,要么选择用家中原有农具加大量钱财交换,值此两种方法以外,暂时还没有其它渠道获得。
而且主动选择打理其它农夫的农田还可以获得之后田地之上产出的部分粮食,所以绝大多数的农夫只有一个选择而已,那就是主动选择打理其它民夫的农田。
有了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三招方式,张明相信,即使缺失了二十万民夫,这次京兆地区的农田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看完农田之后,张明再次选择前往潏河处,这是流经长安城的一条支流,也是八水之中的一条。
潏河之上的民夫都是来自长安城的,此刻的他们正在卖力的开凿水渠,即使是长安城三月底的天气,温度还没有彻底转暖,但这些民夫的身上也已经汗流浃背了。
大司农留守此处的主要官员也见到了陛下的到来,于是连忙从营帐中走了出来,随后便见了礼。
“此处的水渠多久能够完工?”张明看着还在辛苦劳作的民夫问道。
“陛下,一个月内便可完工。”官员低着头答道。
“要这么久吗?朕看这一条水渠也不算宽啊。”张明加重语气说道。
“陛下,这里的土质非常坚硬,所以民夫的速度要慢了不少,臣虽然几次催促,但毕竟民夫不归臣管理。”官员小声的说道。
大司农处只负责开凿哪些地方的水渠,水渠的标准,然后还有粮食的运送,至于真正管理的民夫,则交给了军部,因为大司农的官员没有那个能力管理二十万的民夫。
其实粮食运送的事情,军部也能够完成,但为了能让大司农愿意积极配合工作,张明还是主动让出了一些利益,这件事情,只要张明不说,大司农自然不会去说。
“既然此处水渠不好开凿,时间久些也很正常。对了,军部尚书皇甫嵩在此处吗?”张明问道。
“陛下,军部尚书不在此处,他前去泾河那里去视察水渠开凿的进度了。”官员小声的说道。
既然皇甫嵩不在这里,张明也没啥好问的了,泾河离此处还挺远,今天想要召回皇甫嵩是不现实的了。
“等军部尚书回到此处之后,你告诉他,让他前去宫中一次,朕也想要知道民夫现在的情况如何。”张明嘱咐道。
“是,陛下,臣一定带到。”官员默默的在心中记下。
从今天早上出发,到现在下午时分,张明已经走了一天的路程了,他现在也有些疲倦了。
“回宫。”崔明也适时的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