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龙与楚轩赶至箕谷口大营,不料扑了个半空,只见到蒙奕,领三千精锐守营,李文挂忧郿城,引着二千劲卒增援王平去了。
众人略进午食,应龙急不可耐,嚷道:“两位,镇南将军或需骑军支持也未可知,我去一趟,你等且安守寨子。”那两人闻听,如何肯罢休,也争要去,应龙口笨但人不笨,乘他俩辩说空隙,一溜烟跑了出去,上马吆喝着众骑军就走,两人拉之不及,摇头不已,对此无赖行径鄙视许久方回大帐。
其实谁去都一样,应龙到郿城之时,大汉旗帜已经高高飘扬在郿城城头,兵败如山倒,郭淮所部眼见蜀军势大,难以守住郿城,遂仓惶逃往咸阳。
王平与李文进占郿城,缴获辎重粮草无数,降卒千余,王平终究担忧身上所系职责,与李文商议,由其率本部万人扼守箕谷口,一则为郿城犄角,二则防止魏军亦仿李文故事,偷入汉中。
李文等人再次重聚于郿城,哭笑难抑,唏嘘不已。
两军快马几乎同时报向陇山大营,司马懿接报双手微抖,脸色煞白,身旁众人不敢细问,半晌,司马懿长吁一声,“罢了,郿城已失,蜀无需再忧虑汉中,我军则腹背受敌,粮道难保,传令下去,当晚便撤军,据汉兴、咸阳、武功一线,以抗蜀军。”
诸葛亮接报,亦是双手微抖,须发皆震,眼噙热泪,喊了声:“先帝,托陛下之洪福,赖鹏飞等将士用命,郿城已得,长安在望,振兴汉室有望矣。”
帐内一片沸腾,魏延的眼睛都是绿的,咂巴着嘴巴,定是在想“鹏飞这小子,福气好,本该是我干的事情,被他干成了。”
诸葛亮稍定心神,随即下命:“众将,速速整备军马,明日与司马懿决战,张苞、姜维二将各引一军伏于敌归路。”众将领命而去。
次日蜀军大出,却不见魏军大营有何动静,声息全无,斥候未几来报,魏军已连夜撤往长安方向,诸葛亮心里暗赞司马懿,当断则断,真乃劲敌也。随之整顿大军浩浩荡荡直抵汉兴、五丈原一线,陈仓深惧兵威,不战自降。
李文与王平赶到中军大帐,诸葛亮率众人远出辕门外隆重迎接,李文忙不迭地礼见众人,诸葛亮执李文之手,有些激动地说道:“鹏飞甘冒奇险,为国家计不惜身不顾名,堪为我辈楷模,亮谢过鹏飞及麾下将士,定向陛下奏报,厚待你等。”
李文连连谦逊,说道:“丞相言重,丞相操劳国事,废寝忘食,鞠躬尽瘁,我等难望项背,此番进兵,未曾及早禀告丞相,还望丞相勿怪。实在是因我国不比魏国,难以长期相持,故而行此险计,亦是不得已。”
诸葛亮朗声笑道:“鹏飞用谋之险之奇,堪与昔日凤雏相比,为我解烦忧,何怪之有,只是鹏飞已是国家重臣,栋梁之才,不可时时冒险,稍有疏失,大损国家。”
“丞相爱护末将,末将敢不从命。”李文微笑回道。众人大笑,诸葛亮执李文之手齐入大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