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潼关管道这件事情,让李承乾愈发的认识到,事件本没有什么难事,只能够做到冷静面对,不受外“利”的牵制,那么就能办好任何事情。
就说这潼关管道,难道说整个大唐帝国当真就只有张玄素一人,聪明绝顶才干卓越吗?恐怕并不尽然。别人不说,单那背后有着岑文本支持的蜀王李恪,李承乾就绝不会相信他看不到这一点,甚至可能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可是这些人为什么最终又都败走麦城呢?原本在李承乾看来,这完全是因为这些人受到了各方面“利”的牵绊,使得他们没有办法,也没有空间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手段。尤其是蜀王,在他身后支持他的岑文本,简直就是历史悠久的名门望族在朝堂上的代言人。
所以,这些人是没有办法像自己一样,毫无牵绊的处理这件事情。
不过,这件事情出了让李承乾在政治上进一步成熟以外,还使李承乾真正在心底里接受了这位,在历史上有着太子杀手之称的张玄素老师。并且因为他所展现出卓越才干,给予了应有的信任和尊重。张玄素由此也成为东宫即长孙无忌之外的第二号智囊。
而日后,相对于在朝中位高权重,时常需要离开长安远赴外地公干的长孙无忌。能够常年留守东宫,陪伴在李承乾身边左右的张玄素,则愈发的显得重要。
在张玄素的指导和帮助下,李承乾仅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把让李世民和朝廷头痛了近半个月时间的潼关官道,恢复了正常秩序。对于这个结果,李世民当然是非常的高兴,直言张玄素这个老师请的好,请地对,太子也变得越来越成熟,让他终于可以放心的把朝务交给太子来处理了。
其实感到高兴和惊讶不光是李世民一人,对于李承乾能在短短不到十天的时间里,接连完成了稳定长安粮价,在漕运不通的不利情况下,按时将粮饷运抵边关,以及最近的疏通潼关管道这三件事,朝中的大臣也是一片的交口称赞。就连一只都站在蜀王李恪那边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太子这次干的确是漂亮。
就这样,在这几件紧要大事暂时可以告一段落,终于有了些空闲时间的李承乾,转而将目光对准了自己的好妹妹。这位在整个皇室中除了母后外,与自己最为亲近的安康公主。
李承乾会在这个时候格外重视起安康来,完全是因为之前常胜曾提起过,最近这个小妮子好像和窦义的义子幕一宽走得很近的缘故。
作为一个曾经的现代人,对于唐初贞观盛事的历史,算不上有多了解他,却清楚地记得,这个安康后来好像是被李世民许配给了大将独孤彦云的独子独孤谋。也就是说,这个幕一宽注定只能是安康生命中的一段或美好,或痛苦的回忆。
虽说,因为李承乾的穿越,已经带动整个历史的轨迹发生偏转,许多事情都未必会按照史书上所记载的那样进行。可在安康这件事情上,最起码到现在为止,李承乾还没有看到会出现任何变数的可能。
所以,为了自己的妹妹不至于到时太过痛苦,同时,也不想窦义的儿子幕一宽因为安康,遭受到什么不公的待遇,李承乾觉得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应该做些什么才对,毕竟在这之前,自己还欠着窦义老大一个人情没还。
虽然,李承乾并不是很在乎安康和幕一宽最终能否走到一起。虽然在李承乾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声音在不断地告诉他,安康嫁给独孤谋对自己其实更有利。可李承乾还是打算先弄明白自己这位好妹妹的心理到底是怎么想的,她是否真的倾慕于幕一宽。
如果连这个事情都没弄准,李承乾就贸贸然的去做些什么。一旦出了什么岔头,那可就不光是丢面子这么简单了。恐怕会给安康公主的名誉,带来不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