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先看看徐庶如何。”
庞统笑笑,
“那陈孝远远非常人,却不知有没有容人之量。”
这些年来,外界所知几乎都是陈故四处出击、频繁献策,颍川名士荀家虽然位置不低,但也没有什么惊动天下的策略流传出来。
不像陈故一般,虽然当初的煮酒策并没有流传出来,但世间人已经隐隐知道,确实是陈故为刘备规划了谋取天下的策略。
“士元放心,陈孝远不是嫉妒之人——他也没必要嫉妒。
虽然他现在外任都督,并没有坐镇中枢,但只要他愿意,必然是寥寥数人之下。”
庞统点了点头,也是认可。
不过,他还是要等徐庶的任命,借此判断陈故摆出了这样一副求贤的样子来,到底是沽名钓誉,还是发自内心。
诸葛亮笑了一笑,也不去点破他。
只是诸葛亮心中却是一叹。
自己不回去,正是不愿与庞统等人反目啊。
陈孝远在徐州虽然只是小亮了一下屠刀,但却结结实实斩在了世家头上,让整个徐州一下吏治清明起来。
更是减缩了大量的官吏,甚至造成了徐州几乎运转不便的地步都肯再提拔新人。
所行目的,不过是给他的无名书院铺路罢了。
未来,可以预见的,无名书院中的学子们一旦“毕业”,必然会进入官场,只怕寥寥数年便会成为徐州官场的中坚力量!
而这些学子中,大量的都是寒门。
以陈故的行事看来,提拔寒门已经小露端倪,这必然会于世家、传统文人家庭产生碰撞。
这样一来,学院士子为谋求利益,必然与各处豪强为敌。
这也正是陈故的愿望。
诸葛亮早从蛛丝马迹中探寻到这种可能得状况,也深知,如果自己从了陈故,那自己以后的精力,必然就要为寒门士子张目……
目前来看,诸葛亮并不认为这样的事情是必须的。
也不愿就此与天下已经掌握大部分知识与财富的士子、世家为敌。
那将是一个浩大又漫长的战争,不下于谋取天下。
值不值得,诸葛亮现在还真没有几分把握。
事实上,诸葛亮为人很是谨慎,陈寿三国志评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而演义中的诸葛亮奇谋层出,其实是将好多战绩移植到他身上罢了。
所以,诸葛亮觉得,目前来看,还不值得冒这个险——他也没有看透陈故想要建立一个什么世界。
徐庶走后不过半月,有小厮传了信息过来:
“徐先生与陈都督言谈甚欢,每日里都在帐中高谈阔论,寝则同帐、食则同案。”
“未曾封官?!”
“……徐先生进账,陈都督便许下了一方都督之位,但只说他只管举荐,如何用人,还是刘丞相亲自决定。
还说都督之任,也不是最终归宿,具体成就,还要看功业如何。”
庞统哈哈一笑,道:
“既如此,某家这就去吧!徐元直可做西凉都督,某便取了蜀地、汉中吧!”
说罢长身而起,往南阳而去。
只留下诸葛亮在此。
“……另外,还有一事……”
那小厮道。
“嗯?!什么事?”
庞统停下脚步,好奇的道。
“……黄先生来到草庐,被陈都督拦下,亦同帐而居。”
“哦。这是陈孝远的计策,逼孔明现身罢了,没什么好奇怪的。”
庞统不以为意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