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卓然从汪院长那里听到了林欣儿的消息,非常高兴。他的心情马上好起来了。
华卓然听从了医生的劝告,耐心地在病床上休养着。大约一个星期后,医生准许他下床了。
但医生又交待他,由于长时间的卧床,他要下床走动,开头必须要拄拐杖。
于是,他拄着双拐,在鲁笛的搀扶下试着下地走动了。
说起来也奇怪,他的双脚又没受伤,初次下地却像踩在棉花上一样。
后来,他走了几圈,这才觉得脚底下踩实了,腿脚才有劲了。又走了几圈,他不用鲁笛搀扶着,独自走了起来。
但是医生又告诫他,凡事都有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一天走动的时间加起来不要超过一小时。
这一点,华卓然可没有听从医生的话。他经常瞒着鲁笛起来,一天下来,那是大大超过医生规定的时间。
也许是医生的话本身就有伸缩性,说是不要超过一小时,其实是不要超过两小时,三小时,用这样的话来保证那些不听话的患者的安全。
也许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者是随着身体的康复,身体所承受的能力得于加强。
总之,十多天之后,华卓然没出任何问题,并且终于扔掉双拐了。
这一天,华卓然对鲁笛说,他要去外面走走。
华卓然不满足于下地走走。从医生允许他下地走起,他一直是在病房里,至多门前的空地上走走。
现在呢,他不满足了,他想去外面走走了。
洋岗下这个地方,是个有着几百户人家的大村庄。用这个村庄来做医院,群众和医护人员、伤病员杂处,民房即是病房。
选这么一个地方做医院,自然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必须考虑安全因素。处于战争状态下的医院,安全至关重要。这里与洞坑一样,四面青山环绕。而竹子是这里最大的赢家。
你看哈,四面山上,那些如稻浪般的翠竹,像大海的波浪一样漾动。难怪有人把这样的地方比作竹海,真是既形象又贴切。
不仅仅是在山上,就是在村庄里,房前屋后,小河边,石桥旁,
也有一块块的竹林。而在这些竹林掩映下,便有一角两角绿瓦红墙、草檐寮顶,隐约可见。
如果你在高处看,还是只看到竹林,那些屋舍、小桥、流水,不经意看,是很难发现的。
这样的环境,是不是既幽雅又安静,既宽敞又安全呢?
除了安全,再就是地形。医院本身不具战斗力,需要部队保护。而保护的部队肯定不会很多。因此上,有了好的环境,周边还要具备良好的地形。
就洋岗下而言,这里山势陡峭,四面环绕的皆是这样的山。在山上挖掘好战壕,一旦有情况,保卫部队可以迅速到位,稳妥得很。
再就是交通。伤病员都很少行动能力,需用担架、汽车、马车之类的运输工具。所以交通要便利。而这个洋岗下,虽然只有一条道,但这条道迤逦在峡谷里,往东伸展,十几里外便是瑞金城。
华卓然想去外面走走,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人相伴一一医护人员提醒他们。
华卓然和鲁笛都是初来乍到,该去哪儿走走呢?
华卓然说,走着瞧吧!
于是他们往东走。
前面有一个岗哨,哨兵很礼貌地向华卓然问好。并询问俩人所去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