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团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架起了浮桥。红四师在茶山渡口顺利渡过乌江。?
1月6日,红三军团全部渡过乌江,并向遵义及老君关前进。?
中央红军全部渡过乌江后,蒋介石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乌江南岸的计划化为泡影。?
中央红军强渡乌江后,中革军委发布命令奖励强渡乌江的英雄们,其名单如下:?
三连连长毛正华得红星奖章一枚;??
其余每人均获军衣一套。?
领导此次战斗的主要干部:一营长罗有保、三连长毛正华、机[枪]连长林玉、二连指导员王海云、二连青干钟锦友、二连二班长汪大标、二连长杨尚坤等8同志。??
涉水及撑排的:?
西市机枪连孙明、山西王家福、西城王友才、林玉、西城三连五班长唐占钦、西市赖采份等6位同志。
英勇冲锋顽强抗战:?
战斗员:曾传林、刘昌洪、钟家通、朱光宣、林文来(新战士)、刘福炳、罗家平、丁胜心等9位同志。
强渡乌江战斗与一个多月前的湘江之战形成了鲜明对照。
湘江之战时,由于蒋、桂、湘军阀之间的矛盾,湘江一度没有设防,中央红军先头过江占领渡口时没有遇到什么战斗,惨重损失主要发生在掩护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过江的战斗中。
乌江江面宽、水流急,两岸都是高山绝壁,号称天险;对岸又有敌军防守,红军渡江的难度要比湘江大得多。
可为什么中央红军抢渡乌江反而比抢渡湘江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呢??
究其原因,一是中共中央的战略行动方针在广大红军指战员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他们的战斗情绪。
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曾提到,这时,“红军战士已经清楚了西征的前途和目的。我们告诉他们说,我们要打到贵州去,‘活捉王家烈’。这成了我们战士奋斗的目标”。
在强渡乌江战斗打响前,各部队都召开了不同形式的大大小小的战前动员会,广大干部、战士对于突破乌江、占领遵义、创建根据地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
因而,各级指挥员、战斗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在渡江战斗中不仅勇敢,而且机智灵活,红军的战斗作风发挥得淋漓尽致,很快取得了胜利。??
二是渡江各个环节互相衔接紧凑,没有脱节现象。
前面红军先头部队强渡成功,夺取对岸渡口之后,紧接着工兵及岸边部队就把浮桥较快地架起来了。
浮桥刚一架好,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就快速跟进过江。整个强渡乌江行动,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它不像抢渡湘江,前面先头部队早早占领渡口,后续部队却慢吞吞地走路,前后脱节。?
强渡乌江,是中央红军进入贵州后,遇到的第一个严峻的考验。这个考验以漂亮的成绩得到通过,它预示着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