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赣边苏区,又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的地方,全境纵横三百余里,纵长千余里。
湘鄂赣边苏区的人民群众,一直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与反动派进行斗争的。
早在1927年毛主席曾亲自组织领导过这个地区的人民,举行了具有伟大意义的秋收暴动。
彭德怀、黄公略同志相继在1928年7月22日举行了著名的平江起义;1929年12月,阳新、大冶举行了兵暴。
1930年8月,十余万工农群众配合中央红军攻打长沙,在这里也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运动。
当时这里是中央苏区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当敌人向江西中央苏区进攻的时候,它可以牵制武汉、长沙、南昌敌人的兵力。
而当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北上抗日的时候,它可以牵制、拖住敌人的部分兵力,配合红军长征。
因此上它对湘赣、湘赣西、鄂豫皖等苏区的革命斗争,同样可以起到互相策应、互相支援的作用。
正由于它对敌人威胁很大,敌人把红色的湘鄂赣边看成是眼中钉,对该区的“清剿”也就非常频繁。
坚守在湘鄂赣边苏区的红十六师的前身是红十六军。
1930年7月,由湘鄂赣边苏区的红军和平江、修水、铜鼓等地的工农地方武装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改编成红十六军,属红三军团。
1933年6月红十六军取消了军一级编制缩编为红十六师。师长为高咏生、政治委员温锦惠。
红十六师下辖46、47、48共三个团。
1934年6月湘鄂赣省委书记兼湘鄂赣军区政委的陈寿昌兼红十六师政委。
1934年6、7月间在一次护送湘鄂赣省委机关转移到修铜宜奉边开辟根据地时,红十六师在修水画坪苏区被敌人包围,在向龙门山区突围中,损失严重。
红十六师师长高咏生牺牲。省委后来称这次损失是“六、七月事变”。
此后省委机关和红十六师剩余部队被迫迁回湖南省平江县的黄金洞休整。
这时敌人更加疯狂地对湘鄂赣边苏区、游击区发起进攻。敌人主要采取堡垒战术层层封锁我湘鄂赣边苏区。
敌人一般都在战略要道,重点地区,高山隘口,城镇和重要村庄,分兵把守。
敌人以坚固的碉堡为依托大规模的向苏区进攻,每年数十次每次七、八或十几天。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红十六师和省委机关退回到黄金洞,恰恰又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
在这严酷的环境下,红军战士常常吃不上饭,缺衣少药。白天要隐蔽,晚上要行军转移。
但红十六师并没有因此而倒下,他们在苏区群众的帮助下,继续坚持武装斗争。
红十六师和省委机关迁回黄金洞以后,湘鄂赣省委书记陈寿昌,副书记傅秋涛等主持召开了会议,决定尽快恢复红十六师,到人民群众中去扩大红十六师队伍。
当时傅秋涛亲自抓扩红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扩红运动和打仗,红十六师已扩大发展到2100多人,并在几次战役中取得了胜利。
这支英勇善战的队伍,已成为反击敌军二十八师、五十师、一四九旅、十八师、敌预备纵队、地方保安团等大于红十六师数十倍的敌正规军和反动地方武装力量的主力部队。
1934年11月红十六师向鄂东南方向移动,路经通城、崇阳之间的老虎洞时与敌人打了一个遭遇战。队伍受到了一些损失,省委书记陈寿昌在这次战斗中不幸牺牲了。
不久省委在黄金洞的杨雀坦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决定由傅秋涛担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同时把恢复和扩大红十六师列为党政军民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
会议提出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是恢复壮大红军主力,保卫并联系苏区。
会议还作出了抽调干部到各地搜集武装,开展扩红运动,发展红十六师的决议。
经过半年的扩红运动动员了1500多人,编为红十六师的主力——四十七团。
1935年元旦敌军第五十师戴岳部的一个团,由修水的庐坊向大源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