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六师得到情报后。在修水与崇阳交界的大源附近伏击敌人。此战共缴获敌军重机枪四挺,步枪三百余支,弹药无数,并俘敌二百余人。
大源之战不久,红十六师又打败了敌军一○五师一部分,其中一个侦察连全部被红军俘虏。
第三天,红十六师又袭击了敌军一○五师的一个营,俘敌四百余人,缴获轻机枪三十六挺,步枪二百余支。
这一胜利,鼓舞了红十六师官兵的士气,扩充了红十六师的装备和编制,全师由原来的三个营扩编为四十六、四十八两个团,另加一个特务营。队伍发展到5000余人。
1935年6月,敌军调动进攻江西的汤恩伯、樊松甫等主力部队,配合驻在湖南的长沙、平江、浏阳,江西的万载、铜鼓、修水湖北的通城、崇阳等县的敌人,向湘鄂赣边苏区的红十六师进攻。
进攻的重点集中在南江桥、钟坪一带。四周形成了大小数十道包围圈,建立了数不清的碉堡群。
敌人的总兵力大于红十六师数十倍。他们企图在此次“围剿”中一举全歼红十六师。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险恶形势,红十六师领导制定了应急的两个突围方案。第一个方案是:由钟坪、南江桥出发,经过修水突围,开到修水、铜鼓、宜春、奉新边,打下几个县,开辟一个苏区,呆个把月,静观形势变化,能立足就坚持下去。
如情况实在严重,就沿罗霄山脉暂时开到湘赣边,以至到中央老苏区,然后视情况再打回湘鄂赣边来。
第二个方案是:由通城到崇阳,从通山、阳新、鄂城过长江到鄂豫皖的大别山。如果在湖北不能突围过长江,就改由湖北到修水、永修、瑞昌、德安。
突围计划制定后,队伍经过了一个星期的准备、动员,于7月中旬按第一个方案突围。
红十六师掩护着省委机关向修水方向突围,到修水县的渣津西北一带,遇到了敌人火力的严密封锁。
敌人在此筑有好几道碉堡封锁线,构成了严密的交叉火网。白天红十六师在机枪的掩护下,组织了几次硬冲,结果没有冲出去,伤亡很大。
敌军第四师闻讯从通城方面赶来增援。
当夜,红十六师在返回白沙桥的途中,同敌军第四师打了四、五个小时。双方伤亡都很大。此时红军已有300多人受伤。
这时红十六师只得改用第二个突围方案。
7月16日,队伍转移到幕阜山的天岳关,再到通城县的盘石和云洒一带,把300多名伤员分散安置到当地老百姓家里。
随后决定兵分三路由通城和麦园突围。
红十六师师长徐彦刚带领四十六团为中路,走在前面,省委机关和特务营随队继后。
省军区参谋长严图阁、军区副参谋长郭子明、省委组织部部长刘玉堂带四十七团为右路。
红十六师政委方步舟、师政治部主任钟期光、副师长魏平带四十八团为左路。
突围在夜里进行。地点在麦园与修水之间。
在过一条河时遇到了敌人的封锁。经过激战,四十六、四十八团都过了河,而右路四十七团则没有过河。
第二天,中路与左路转战四云溪、石岭,又与四十七团会合了。
此时,敌人已调来两个师的兵力,一个师从白沙岭来追击,另一个师在天岳关堵击。
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红十六师选择了三眼桥为突破口,趁天黑突围。
特务营为前卫,由梁金华、王得胜等同志率领手枪队、保卫队开路前突,省委机关干部居中,四十七团断后。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红十六师终于冲破了敌人的封锁线实现了突围计划。
但红十六师遭受了重大损失,突围中师长徐彦刚左腿负了重伤,夫人曾湘娥,湘鄂赣省委妇女部长壮烈牺牲。
为了不影响部队转移,他只身留在山上养伤,9月22日在云居山被歹徒谋害①。
回到了黄金洞后,经过休整的红十六师在傅秋涛、严图阁的率领下,向浏阳、长沙进发。
部队一直到醴陵附近,深入敌后,打土豪、分田地,开展游击战争,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