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相继开始长征后,位于湘鄂川黔边界地区的红2、红6军团成为中国南方唯一一支红军主力部队,湘鄂川黔苏区也成为中国南方唯一一块红色根据地。
1935年1月,在配合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地进行了湘西攻势之后,红2、红6军团主力返回到大庸地区,转入休整,并全力展开根据地建设。
红2军团发展到六个团约六千五百人,红6军团发展到五个团约五千二百人,两军团共约一万一千七百人。
还有新组建的地方武装三千余人,军区机关、学校、医院、兵工厂等共有一千一百五十人。
兵员增加了,装备也有所改善,部队政治思想工作得到加强,两军团官兵之间的团结更加巩固,斗志空前旺盛。
同时,两军团已建立起以任弼时、贺龙、关向应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统一指挥,行动一致。全军上下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的面貌。
湘鄂川黔苏区,北临武汉,南接长沙,四省交界,既可对红一、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进行有效配合,又直接威胁到了国民党军反动统治的核心区域,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红2、红6军团的作战,不仅有力地牵制了国民党军的力量,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而且对国民党在湖南等地的反动统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早在红2、红6军团发起湘西攻势之时,湖南军阀何键就向蒋介石发出了急电,称“情势紧张,全湘震骇”。
提出了“欲靖川黔,先靖湘西;欲除朱毛,先除萧贺”的方略。
蒋介石则坚持双管齐下的方针,既重兵“围剿”中央红军,又绝对不容红2、红6军团继续发展壮大。
他于1935年2月调集十一个师又四个旅约十一万人的兵力,以湖南、湖北两省军阀部队为主力,分六路对湘鄂川黔苏区展开大规模的“围剿”。
红2、红6军团以外线机动与内线防御相结合的方针,紧密依靠根据地人民,灵活机动地迎击国民党军的“围剿”。
经过半年多的奋战,先后取得了陈家河战斗、桃子溪战斗、忠堡战斗、板栗园战斗等胜利。
至1935年8月,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共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师、一个旅,俘虏、击毙国民党军师长各一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
红2、红6军团发展到了两万一千余人。
红2、红6军团反“围剿”作战的胜利,湘鄂川黔苏区的扩大,再次震撼了国民党反动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