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国民党方面代表张冲在西安与周恩来进行了几次谈判。
2月21日,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闭幕,大会通过了《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案》,正式提出要彻底取消红军与苏维埃政府,根本停止赤化宣传,根本停止阶级斗争。
中共方面则表示,可以服从三民主义,但绝不能放弃共产主义;可以承认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地位,但取消共产党绝不可能。
关于红军人数问题,可以让步至6-7万,编制为4个师,每个师1.5万人。此时蒋介石则同意红军人数可为3个师9个团,与中共之要求差异较大。
1937年3月1日,中共中央电告周恩来:“红军编五万人,军饷按照国军待遇,临时费五十万,此为最后让步限度。”
在这天的谈判中,南京方面的代表张冲、顾祝同表示同意先接济中共30万元。关于改编后的红军人数问题,双方未能谈妥。
3日,蒋介石只同意改编后的红军人数为3个师9个团。张冲和顾祝同则向周恩来表示同意将红军改编为4个师12个团,但是南京蒋介石则坚决不许。
面对此种复杂情况,中共中央决定派遣周恩来去与蒋介石面谈。在经过一番周折之后,周恩来终于在1937年3月26日于杭州见到了蒋介石。
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表示:拥护蒋委员长及国民党领导全民族的抗日,保证领土主权完整,达到民族独立与解放。
蒋介石这次倒是显得很大度,他认为中共提出的条件都是小问题,最重要的是中共改正组织,决定政策,承认蒋介石是领导者。
3月30日,周恩来回到延安,向中共中央汇报了谈判结果,毛泽东等人表示满意。
进入4月份,噩耗传来,西路军在甘肃全军覆没。此时中共继续与顾祝同就一些细节问题进行谈判。
经过4月和5月的谈判,国共两党的会谈已经有了大致的结果,剩下的只是一些具体程序问题。
中共方面坚持红军的改编必须经过以下程序:第一、确定共同纲领;第二、发表边区政府及师长以上名义;第三、实行军队改编,中央释放政治犯;第四、目前先由周恩来发表书面谈话。
5月27日,周恩来抵达上海,6月4日经南京转赴庐山,面见蒋介石。
在周恩来上庐山之前,蒋介石就曾与张季鸾、张群、陈立夫等人商讨过对共产党的方针问题。
周恩来上山之后,蒋提出的条件让周恩来有些无法接受。双方皆是早有准备,但是主动权毕竟在蒋介石那里。
蒋要求红军3个师之上不能设立总部,毛泽东、朱德等人应离开军队。
这种要求中共断然不会同意,周恩来实在是无法理解,蒋介石为什么不许红军设立指挥部呢?
此次会面之后,尽管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两党间还存在着一些小分歧,但是中共中央对于目前的进展还是比较满意的。
此时鉴于已经日益明朗化的形势,中共中央决定7月底之前基本完成3个师,每师约1.5万人的红军改编工作。
7月7日,周恩来和博古、林伯渠一道准备上庐山再次和蒋介石面谈。这一天恰好发生了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的大幕就此拉开。
周恩来等人一直到了7月14日才来到庐山,参加蒋介石召开的谈话会。
然而此时蒋介石就红军改编问题仍然不可让步,不同意中共军队设立总指挥部。
中共方面则占据主动,值此抗日救亡之际,要求蒋介石同意发表中共宣言,发表陕甘宁边区政府名义,划定18个县的疆界等,蒋未能答应。
7月27日,华北形势危急,蒋介石主动致电中共方面,表示将很快发表红军三个师的番号。
7月31日,中央政府发表了八路军三个师的番号,即第115、120、129师。
此时双方均不再纠结于是否在3个师之上设立指挥部的问题,蒋介石基本上默认了中共的条件。
中共方面很快就开始集中军队,准备开拔。
然而,中共在全国的合法性地位问题还没有解决,国民党方面此时仍没有公布中共提交的宣言,这最后的一个步骤到底何时才能完成?
进入到8月份,形势更不等人。8月9日,应蒋介石的邀请,中共中央派出朱德、周恩来、叶剑英等人前往南京,参加国民政府召开的国防会议。
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中日之间全面开战。此时国共间的军事合作已然成为事实,但是政治上还没有达成一致。就宣言中的具体措辞问题,双方仍然存在分歧。
但随着战争形势越来越严峻,进入9月,国民党方面一再催促中共尽快出兵。中共方面则希望蒋介石立即发表宣言,使中共取得合法地位。
而国民党及国民政府内部一些大员,此时开始站在中共一边说话,这些人希望为抗战大局考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军队抗日。
阎锡山当时就表示:“余观察该路军抗敌情绪兹为积极,当此用兵之际,其所请两事应予照准。”
国民党方面开始做出让步,同意照中共的意见重新修改宣言,同时发表蒋介石的谈话。
9月22日,国民党方面终于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关于国共合作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