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会战”失败,令中国军队损失惨重。
与此同时,国民政府再一次体会到了自己与敌人之间的巨大差距。目前,中国军队还没有实力跟敌人展开硬碰硬地攻坚作战。
当初,一场“台儿庄大捷”的自信和自满,此时此刻荡然无存。
接下来的“随枣会战”,就是在随县与枣阳一带发生的战事。它,令国民政府又一次有了深刻的体验。
此役战斗波及的范围,东自平汉铁路的南段,西起汉水,这中间还包括有樊城、襄阳等名城。
这个战役,小日本称其为“襄东会战”。其实,该战役是由李宗仁所辖五战区的汤恩伯率队发动的。
1939年4月,日军主将冈村宁次因为担心武汉外围汤恩伯与李品仙的主力部队,他们时刻想着切断他与其他日军的联系。所以,冈村率部队快速由北向南而下。
5月1日,日军冈村令荻洲的第13师团与藤江的第16师团联手,从钟祥沿大洪山一线,向北方的枣阳发起攻势。
5月3日,日军第3师团以及几个支队精锐,一路从应山,一路从信阳,分别向随县和桐柏挺进,目的是想把汤恩伯所部及李品仙的12军、31军死死围住,一举歼灭。
5月7日,日军突破我军第77军防线,枣阳陷落。
5月12日,唐河、南阳、新野也相继沦陷。
不过,国军王仲连的85军、张轸的13军、覃连芳的84军,他们在桐柏山却打了一个翻身仗。
当时,他们三人率队互相配合,成功地切断了日军的去路,导致日军荻洲师团和藤江师团的人马,始终不能会师。
这个时候,张自忠的33集团军和孙震的第二线部队,都及时东渡汉水,纷纷投入战场,从侧面攻击日军田中和藤江的师团。
同时,汤恩伯从三台店抽身北上泌阳,绕过南阳,再回头攻击驻守新野的日军。
此时,日军面对我军多路进击,纷纷后撤。
5月20日,新野、唐河、枣阳和桐柏等沦陷区,一举被我军光复。
据统计,“随枣会战”日方动用的总兵力,接近12万余众。而中方投入的总兵力,大约为22万人左右。
20天之内,中方将士接连被日军飞机炸、毒气熏、燃烧弹烧,一共伤亡28000余人。
不过,日军被我军将士歼灭人数,也达到了21000人。
显然,中日双方人员的伤亡比例越来越接近;更重要的是在这一仗里,我们虽然曾失掉了若干城池,但最后,还是把它们夺了回来。
这种战略的转变,与抗战初期的死守一地一城,然后再弃城突围相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现在,国军不仅有能力进行运动战,甚至还可以进行一些攻坚战。
“台儿庄大捷”时的自信感又回来了。
当然,这些都是在一次次失败和痛苦反思后,从中汲取的经验与教训,也是踏着无数先烈血迹,为自己寻得的一条生路。
1940年4月,日本陆相田骏六命第11军司令官圆部和一郎,率部向长江以北的五战区发起攻击。
随后,圆部在鄂北集结了第3、13、39三个师团与湘北调来的两个支队,约10万之众。
当时,田骏六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法,准备给李宗仁一次报复性的重击。
而此时,国民军事委员会令五战区部队,避开日军锋芒,以小股队伍狙击迟滞,并分兵向山地退避,而后截断日军后路,将其歼灭之。
同时,蒋委员长严令郭忏坚守江防,以防敌军突击汉宜公路。
这个时候,第五战区的防御体系里共汇集了30个师,而且分兵三路:
左路:由第2集团军的孙连仲负责。
中路:由第11集团军的黄琪翔指挥。
右路:由第33集团军的张自忠和第29集团军的王瓒绪,再加上江防军的郭忏。
事实上,这一仗始于鄂北与枣阳,结束于宜昌,所以史称“枣宜会战”。
5月1日,日军第3师团突破左路孙连仲防地。
5月4日,枣阳再一次陷落。
同日,日军第39师团从随县大举向西进攻,但在唐县附近遭到我84军的174师顽强阻击。为了掩护友军主力撤退,174师边打边退,牺牲惨重。
然而,当他们突围的时候,落入敌人埋伏,战至最后仅剩30余人,弹尽援绝。师长钟毅举枪自尽,时年39岁。
5月5日,泌阳失守。
5月6日,日军第13师团从钟祥出发,攻陷丰乐河,直奔田家集。
5月7日,唐河沦陷。
随后,日军第3师团回头转向枣阳,此时我军机动兵团自确山西进,驰援收复唐河,咬着日军的尾巴猛追。
5月8日,日军第13师团抵达张家集与第3师团汇合。
此时,日军大部队在枣阳与襄东平原一带,合兵一处。而此刻,那些当初弃城突围的国军各路人马,竟然在外围把日军部队给围了起来。
5月10日,中方约有4个集团军,分别从唐河、新野、光化等方向,以左、中、右3路合围日军精锐。
不过,这一路打下来,并没有给日军带来多大的损耗,日军战斗力依然强大。因此,本来是一场占据优势的围歼战,结果变成了你死我活的一场拼搏战。
5月13日,日军终于在多重围困中杀出一条血路,不过,在方家集与黄龙岗交界处,遭遇右路张自忠的队伍。
而日军主将圆部曾得到情报,说张自忠有5个师的人马加入战场,令他十分忌讳。无奈之下,他将13师团、39师团和池田支队全部聚集向南靠拢。
实际上,当下的张自忠驻扎河西的守军只是一个第74师。也就是说,他目前身边人马只有第74师和指挥部的一个特务营。
所以,他在出战之前,感觉到自己这一次,有可能一去不回。于是,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张将军偷偷写下遗书,悄然而去。
5月8日,在新街一带,张将军率74师与敌军的绝对精锐遭遇,一场恶战。
5月9日,张将军带74师撤退至峪山一带,又遭遇日军精锐,又一轮血战。
5月11日,日军圆部和一郎知道了张将军的踪迹,便倾巢出动形成合围之势,双方鏖战5天5夜。打到最后,74师粮尽援绝。
5月16日,张自忠将军身中数弹,终于求仁得仁。而跟随他一同英勇作战的少将高参张敬以及全体将士,也都在南瓜店附近的十里长山,为国家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张自忠是民国抗战以来牺牲的最高将领,令人感慨万千。我们无论从那个角度讲,张自忠真可以说是中国军人一个最好的楷模,就连周恩来都直称他为“中国军人之魂”。
在鹿理梅的《抗日名将张自忠》一书中这样描述,抗战时期,张将军应该是中国的岳飞,是精忠报国的典范。
而且,张将军是全世界反法西斯50个国家里面,战死沙场军阶最高的军人,他是中国永久的骄傲。但是,也是我们非常沉痛的一个话题。
当年,张自忠的母亲曾有一段时间从山东老家到北平暂居。张将军每天一进门就喊娘,只要老娘脸色不太好,他马上紧张地问:怎么了?
另外,张将军倾其所有为母亲买很多非常名贵的衣物。不久,母亲因住不惯要回老家,张将军就躲在暗地里失声痛哭。
在母亲去世的时候,当时因为战事紧张,张自忠没法回家奔丧。等他趁着战事间隙,再三向他的老上司冯玉祥请假,但冯玉祥以战事为由不准。
而张自忠竟跪在冯玉祥面前,说:你再不准我回去,我只好回家种地了。这样,冯玉祥才给了他7天假期。
张将军殉国以后,引起了巨大反响,举国上下共同哀悼。延安还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追悼会,当时在延安的中央大礼堂,有1000多人参加,朱总司令亲自到场。
随后,延安向全国发出唁电:一战淝水,二战徐州,三战长沙,四战随枣,鞠躬尽瘁,卒以身殉。
下面,是一位当年参战的抗战老兵写下的回忆片断,本章谨录记如下:
5月1日,日军由信阳、随县、钟祥兵分五路采取两翼合围战术向我军发动全面进攻,襄东会战打响了。
面对这一严峻局势,张自忠将军决定亲自过河督战。6日晚他在快活铺总部召集军事会议,我列席记录。
他首先分析了敌情和我军部署情况,接着就说:“我决定明天一早就过河督战!”
大家吃了一惊,将领们纷纷劝阻。
他目光坚定地说:“不必说了,我主意已定。”
并对副参谋长刘家鸾说:“我明早过河,总部之事由你负责。”
刘说:“我服从。如有重大事情,我随时向总司令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