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保安旅有保5、6、8旅等,分驻不同地区,均系封建顽军,有的与韩同床异梦,有的系韩的嫡系,有的不堪韩的威势只好听韩调遣。
战斗中,一个保安旅(可能是保5旅)在战斗中跟随翁旅被歼,保8旅在姜堰战斗(黄桥之前)后被补充给117师。其余情况不详,总体兵力不清,部分与N4A有过交战,多未出死力。
二、地方实力派
地方实力派包括李明扬、李长江的鲁皖苏游击总指挥部及陈泰运的税警团(游击第8军)。
这些地方实力派的背景各不相同,名义上归韩指挥,实则各行其是。
他们的首要目的是确保自己的地盘和部队,韩德勤则时时想吞并他们的宝贵财产,这就决定了他们与韩貌合神离的关系。
对日,他们也做一些有限的抗日斗争,同时也和韩一样,与日伪方面保持一定的“默契”。
对新四军,因阶级立场的根本冲突,也无彻底联合的可能。
但面对韩德勤的威压,面对新四军北渡以来对韩的连战连捷,面对苏北人民的欢迎和自身队伍中官兵对新四军的向往,他们不得不采取合作态度。
地方实力派均参加了姜堰和会,并答应了要他们对韩阳奉阴违的要求。如新四军路过其地盘,只是朝天放枪。
黄桥战役开打后,地方实力派令所部以每天不足5里的速度缓慢前进。当然,他们与N4A的合作也是表面的。他们一面磨韩的洋工,一面暗中观察,准备坐收渔利。
下列主要的地方实力派的情况:
1.李明扬、李长江鲁皖苏游击军总指挥部。
李明扬、李长江系出身粤赣军队的军人,李明扬随李烈钧参加过二次革命,护法时期追随孙中山,北伐时期参加建国赣军,是一个爱国军人。
1936年,时任江苏省省政府委员兼保安处处长的李明扬,在庐山会议上遭韩德勤的攻击,被迫辞职经商。
抗战爆发后,他赶赴苏北组织游击战,在徐州会战期间被李宗仁封为苏北第4路游击司令,后发展为鲁皖苏游击军总指挥部。
新四军北渡后,陈毅三进泰州会见李明扬,双方建立了较好的关系,成为黄桥战役中N4A胜利的关键。
姜堰和会后,N4A退出姜堰,将防区交给了李明扬,气死了韩德勤(盖因他失去了一个威胁黄桥侧翼的前进基地)。
李长江自粤赣军队时起就一直追随李明扬左右,不料后来走上不同的道路。
黄桥战役期间,鲁皖苏游击军总指挥部部署于泰县、姜堰的部队有第1、3、6纵队,总兵力约6个支队(团)。
鲁皖苏游击军于1940.6在韩德勤的威逼利诱下,向入其境内郭村休整的叶飞挺纵发起进攻。
李长江亲率13个支队出动,而叶飞的兵力只有机关、教导队和1个团又1个营,且挺纵刚为日伪1000余人所截击,需要休整,对李长江动作无充分准备。
后苏皖支队加入战场。战斗历时8天,顽军方面一度对郭村发起了整团整营的冲锋。其结果,二李方面被歼3个支队,1个支队和1个大队在地下党员领导下起义加入N4A。
战后,叶飞释放了被俘的二李人员,归还了部分缴获的枪械。此事后,二李方知为韩所害、N4A打不得,决定不做顽军了。
2.陈泰运游击第8军(税警团)
陈泰运的游击第8军改编自两淮地区的税警,宿迁战败后,退守苏北,改编为游击第8军。该部表面由二李指挥,实则自成一派,并不受二李的节制。
税警团的反动程度,较二李为甚。但由于其势单力薄,不愿意被韩占了便宜,也在姜堰和会上答应了N4A的要求。
税警团有4个团的部队,驻留曲塘。
兼谈一下各派的结局。
(一)韩德勤:
韩德勤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自1940年3月江南新四军首次北渡以来,就不断的制造摩擦。
8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北渡后,顽我双方爆发了营溪和姜堰战斗,均以N4A的胜利告终。
韩拒绝参加陈毅主持的姜堰和会,在主客观条件均不利的情况下,依仗兵力优势发起强攻,结果主力部队完全覆灭,军师旅团的领导非死即俘。
韩军官兵普遍经验丰富,但在敌后摸鱼太久,纪律涣散,内部不和。据N4A在姜堰战斗中抓住的俘虏讲,他所属的团长,一、二、三营的营长都不和,他们各自希望别人在战斗中被消灭,以便自己成为老资格,日后好当团长。
然韩的覆灭,还是在于他自己的一意孤行。营溪、姜堰的失败,苏北群众对N4A的热烈响应,地方实力派宣布中立,乃至一些在韩处有产业、担心韩战败的地方士绅(如著名的韩紫石)的劝阻都无法改变韩发起军事冒险的决心。
战败后,韩携溃兵和一些保安部队逃去曹甸,依托工事固守。
然天似不绝韩。1940年11月的曹甸战役,华中局领导胡服、陈毅等不顾前线指挥员和中央意见②要将韩“彻底解决之”。
结果因N4A缺乏攻坚武器,果然打成烂仗。幸好前线指挥员粟裕、黄克诚明判形势、未出死力,控制了部队的损失。韩遂得以死里逃生。
不久,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同时,日军向黄桥出动。在敌伪顽三重压迫态势下,N4A被迫撤出黄桥,黄桥为日军加藤中队所占。
韩德勤与N4A的争斗并未结束,如1943年3月期间进入张爱萍根据地暂避期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1944年冬,他升官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几个月后的第三次天目山之战,韩弟韩德考所率的顽军精锐52师,连同英国人助训的突击总队两个突击队(相当于师)及部分忠义救国军又被粟裕苏浙军区歼灭。
1946年,他出任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1月暂离一线去当国民代表。
2个月后,N4A番号撤销,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兼华东野战军。
1948年3月,韩上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6月到南京联勤总部任副总司令。在淮海战役期间,他参与组织了史无前例的徐州地区大空投。
韩德勤于1931年对中央苏区第三次大围剿期间就与粟裕交战,其所率领的第52师与撤退途中的粟裕遭遇并被全部歼灭。韩前前后后与粟裕、N4A打了20多年,每次坐镇指挥几乎都大败而归。1949年3月,韩撤往台湾,1988年病逝③。
地方实力派结局:
1941年2月,迫于敌强我弱的形势,李明扬率侍从室、参谋室乘船至叶甸、边城坚持游击。抗战结束后,李明扬到重庆开会。因韩德勤已经预先到蒋处告他的十大罪状,为蒋所软禁,后因李烈钧等作保未获罪。
1948年春,蒋介石下野,李明扬出任李宗仁总统府顾问,赴苏北与三野进行和平谈判,与陈毅、粟裕重逢。
谈判破裂后,李明扬感到和平无望,宣布起义,后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78年病逝。
黄桥战役后,李长江率6个纵队一万余人,投降了日本帝国主义,任伪第一集团军总司令。
刚刚重建的N4A令粟裕第一师发动讨伐李长江战役,将李长江所部全部歼灭,攻克泰州。
后为争取主动,粟裕撤出泰州城。失去兵权、众叛亲离的李长江在日军招待他的鸿门宴上喝下了毒酒,一病不起(李已察觉,只啜了一点,不然就一命呜呼了)。
解放后,李长江住在李明扬家中。他因羞愧难当、病痛折磨,不愿见人,偶乘三轮车外出治病。1956年,饱受折磨的李长江终于病死。
原本就极其反动,几与伪军无异的陈泰运也于1944年投降了日本,随后N4A一师和联抗部队发动了讨伐税警团战役,大部歼灭之,陈泰运带着900多人改编入伪25军。
1948年冬,时任71军副军长的陈泰运跑到台湾打点事务,1949年10月又赴贵州任贵定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不料形势突变,陈泰运滞留机场,被迫起义。1951年,陈泰运车祸而死。
黄桥战役还催生了著名的联抗部队。
黄桥战役后,陈泰运、李明扬为N4A所服,愿意在摩擦中保持中立。但出于军阀本性,对N4A间的关系保持怀疑。
为消除这种疑虑,N4A方面提出由各方面抽组一部分,组建了联抗部队,驻扎在N4A和地方实力派之间作为缓冲(即联抗地区)。
后在斗争之中,联抗部队逐渐为N4A所同化。联抗部队跟随N4A参与了一系列战斗,税警团讨伐胜利后,取消番号,改编为苏中军区特务5团和紫石县独立团。
1后发展为苏中军区独立旅、华野6纵18师、三野24军72师。解放战争期间,从未缺席华东战场上的每场大战,一路打到抗美援朝。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逃跑时被水淹没的顽军军官甚众,翁旅18团团长似也从桥上跌入河中淹死。
注②中央认为韩为三战区副总司令、江苏省政府主席,打掉他动静太大。
注③按:另有轶事一则。韩出身川军,1922年在战斗中被刘伯承俘虏。后为刘所用,一直当上刘帅的副团长,二人关系不错。后来与韩同乡(也是新军时期陆军小学的同学)的顾祝同叫韩去广州,韩犹豫不决。刘伯承劝动了韩,还资助他200元,二人依依惜别。惺惺相惜的上下级自此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