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苴罗侯公子,主公其实早就猜到你们会请兵,只是他猜得是轲比能可汗会请兵趁两败俱伤之际攻打王庭和扶罗韩部,是以特意让我陈其利害,阻止你们,只是没有想到,轲比能可汗竟然遭此劫难,这种事情我做不了主,但是您可以去辽西找田晏将军,他或许能够帮到您。”
柳毅的话仍然回荡在苴罗侯的耳畔,辽西田晏,就是那扛着田字旗号一直骚扰王庭保护商道的幽州军?苴罗侯一直以为这些兵都是田豫将军的,没想到还有一个田晏将军。
就在轲比能下葬后的第二天,王庭方向突然飞驰来一骑,原来是已经战死的老大人宇文质留给苴罗侯的一封书信。
让苴罗侯感到奇怪的是,宇文质写这封书信的时候,自己的父亲轲比能还活的好好的,他为何要专门写一封书信给自己呢?
待着这样的疑惑,苴罗侯打开了这封宇文质的绝笔:
苴罗侯小大人:
读到此信时,我大概已经为守卫王庭战死了。
宇文质此生,无愧鲜卑,无愧王庭,无愧老单于,能够心无愧疚地战死,对于草原上的儿郎来说,是莫大的荣幸,希望你死时也能有这样的荣光。
战场不必在马背上,杀人也不必用弯刀。
我鲜卑族自大鲜卑山出来之后,所面对的敌人不是别人,只是我们自己。
我们相互攻击,互相杀戮,只是为了争夺谁能够当上马鹿群的首领,然后得到有限的水草,带领儿郎们去掠夺中原汉人的粮财。
这似乎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就快要成为我们的一种传统了。和连单于想要整理三部兵犯幽州,扶罗韩想要当单于,也不过是因为可以带领更多的人抢来更多的东西去享受。
只是这种传统真的是正确的吗?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对另一个人示意毫无理由的帮助,你口中的那位李云义李使君更是如此。
他能够年纪轻轻豪取中原四州之地,还能够让治下的百姓都过上好生活,所为的不过是有更多的资源,去帮助他打下更多的江山。
他与你们做生意,看起来是在帮你们赚钱,他得到富裕的牛羊,可是长此以往,这草原上就没有人再愿意养马拿刀了,因为安安稳稳地蓄养牛羊,就能够得到比掠夺来得更多的钱财。
鲜卑儿郎们不愿意打仗,这听起来似乎十分可怕,但是仔细一想,这真的就是一件坏事吗?
我们是一群马鹿,而不是草原上奔袭的野狼,我们想要的是丰腴的水草,而非鲜血和杀戮。
我们屡屡地攻击关内,渴求的已经不单单是中原关内那丰饶的土地和物产了,还有那种有人保护,可以安稳作息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