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然,需要重新排列粘连,无法随时刊印是活字印刷的一个弊病所在。
但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技术去解决。
“陛下,臣有一法可改进活字,使其排版更加迅捷方便。”
梁皇倒是没有对此提出质疑,只是继续提着活字印刷的弊病:
“纵然爱卿能使其排列更为迅速,然木活字易损,无法长期使用,不如雕版。”
徐鹏举笑道:“木活字易损,铅活字当如何?”
梁皇疑惑道:“铅活字?”
徐鹏举笑道:“不错,铅活字易于保存,甚至比雕版更耐得住岁月的冲刷。”
梁皇蹙眉道:“我大梁文人采用活字,不正是为了其低成本吗?可若是制造铅字。恐怕其成本与雕版亦是相差无几。何不采用雕版?”
“陛下,一套雕版只能刊印一本书籍,而一套活字却能刊印多种书籍,这是雕版完全无法与活字箱体并论之处!”
事实上,徐鹏举还有一个想法,便是创办一家报纸。
而刊印报纸,自然是不能用雕版的!
不提成本,光是雕刻用工用时,就已经足以劝退徐鹏举了。
兴许月初的新闻,等到雕刻完成,已经到了月末。
这样一来这新闻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之所以希望创建报纸,其实徐鹏举也是有额外的考虑。
此前首辅以玻璃厂世间为由,可以抹黑徐鹏举!他花了许久才将自己的名声扭转回来。
而若是手头上有一份创建的报纸,那这一切便简单多了。
而且报纸也可以传递思想,打破文人们对于知识的垄断!
这也是梁皇一直想要做到却无从下手的。
不过虽有优势,但也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
即便可以通过活字印刷降低成本,但纸张和油墨的价格仍旧让书籍成为富贵人家的独有品。
寻常百姓不说买不起报纸,就算是买得起,不识字也是白搭!
这就有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文化的普及程度了。
当然,现在说这一切都为时尚早。
徐鹏举现在的目的便是通过说服梁皇,开始大规模生产活字。
若是活字能够大行其道,那么书籍的价格便会有一定的下降。
“陛下!若是活字盛行,便可通过改进造纸,再次降低印书成本!”
梁皇点了点头,表示认同,但又反驳道:“纵然如此,朕之子民食尚且难以果腹,更何况是购书?”
徐鹏举道:“陛下,此事不急,可徐徐图之。当务之急乃是夺下石见银山。有了足够的银钱,便可想办法让百姓变的富裕。”
“百姓手中有了富余的银两,便能通过学习提升自我,能够识文认字!”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环环相扣的。
因为百姓穷苦,所以没钱买书;因为没钱买书,所以无法参与科举;而科举一旦被士绅人家垄断,他们便会继续持续的压榨普通百姓。
如此一来,百姓更是穷苦!
所以,需要引入外界因素来打破这一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