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留客住,在长安的名气也与日俱增,越来越高。就连宫里,都开始频频传出,要将御酒由玉楼春改为长安孟家酒楼的上等留客住。但只闻传言,却一直都没有得到内廷司的确切消息。
那三百户由长安万年两县甄选出来的贫苦人家,也都在得到孟家酒楼的资助之后,经济条件迅速有了好转。
更有善于经营的一部分人家,依靠这些技术或者豆制品的独家经营权,迅速成为了一坊的富户。
这些人当然对一刀流的扶危济困堂感激不尽,大部分都自愿加入了一刀流,成为了一刀流冲在最前线的代言人。
孟家酒楼不管是前门的酒店,还是后门的豆制品作坊,每天都是门庭若市,行人如织。
一晃半个月过去了,年末岁首,万物复苏的春日里,大唐迎来了伟大的贞观二年。
整个帝国,没有人知道,这一年到底将会发生什么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只有孟凡心里清楚,这一年,李世民修身养性,不仅使大唐帝国,由政变和蝗灾的阴影中成功的走出来,更施行了“租庸调”的土地政策,扭转了民无田可种的困局,使得耕者有其田,千里荒原变成了沃土。
这一年,更是天下大熟。李世民使国库钱帛巨万,从突厥人手中,买回了历年已来趁我中国隋唐战乱之机,被突厥人掳去的八万多大唐子民,安置于长安乃至关中各地。
孟凡未卜先知,利用从豆制品和蒸馏酒中赚到的钱,开始大量购买长安各坊的闲置地产。
盛世房,乱世金。
虽然他并不十分清楚,这一年到底会发生哪些具体的事件。但他知道大唐未来的发展前景,这就够了。
贞观之治,逢此盛世,还有什么比房子更值钱的呢?
李世民一生的光辉事迹,在后世流传了千百年。就连他这个历史小白也知道,不久的将来,这位雄主将会一举荡平突厥,将突厥大小部族的数万名王室成员,安排进长安城内居住。
到那时,长安的房价势必会水涨船高。
孟凡也将会在遥远的大唐,做一回房产大佬。
尽管这一切都还没有发生,可孟凡坚信,站在贞观之治的快车道上,他所做的一切,都将会为他带来丰厚的利润。
这半个月,对孟凡来说,无疑是收获的时节。但对于长平郡公张亮来说,却是十分煎熬的时节。
他的奏折自从呈入了禁中,就仿佛泥牛入海一般,杳无音讯。
两个干儿子张侃和张奔,催问过他数次,使得他越发的焦燥不安。
他一生告小状无数,每次都能够化险为夷,得到陛下无条件的信任。但这次,区区一个朝廷的客卿,却让他愁眉不展,日夜难安。
这个姓孟的小小客卿,到底是什么来头?为何陛下收到了他的奏折,不仅没把孟凡怎么样,更是连召他前去问话的关节都给省了?
难道说,陛下对这位客卿,才是无条件的信任?还是陛下压根就没把这个小小的客卿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