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唐人就已经描绘出了简单的舆图,以指导商人外出经商。
舆图绘制的十分朴素,只标注了非常重要的城池,关隘,道路和驿站。跟后世的地图,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比例尺更是不可能有,上面表示距离的,称作脚程。
依照舆图上的标注,从长安至东都洛阳,走官道居然有八百余里。孟凡最初知道这个事实的时候,也颇为吃惊。
要知道,长安到洛阳,直线距离不过三四百里。
但官道的路线,却并非是一条直线。因此路程才增加了一倍有余。
两京之间,沿途设有二十七座驿站,便算是这个时代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了。
在路晓行夜宿,几人大约以每天一百里的速度,向前行进。
起初,孟凡和两个女孩儿,还兴奋勃勃,掀开车箱的窗帘,不时欣赏着大唐的壮美山河。
一天之后,两个女孩儿便都精神不振,在车上昏昏欲睡了。
孟凡知道,这是不常乘车,晕车的表现。还好临行之前,他们带了些纯度很高的花露水,对于晕车多少能起到些提神醒脑的作用。
孟从虎一路都随着车夫,坐在轿厢外面,车厢内,就只有孟凡,崔莺莺和孟甜三人。
关中平原这时候,还是绿草成荫,灌木丛生的丰美草场,并非像后世的黄土高源,赤地千里,沟壑纵横。
因此,黄河水也是极其清澈的,水量也比后世大了许多。车马延着官道而行,间或有与黄河并向而行之时,便可见到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大河气象。
他们本可在长安便买船直下,经广通渠直入黄河,一路东来。
这样不仅能节约两日的路程,也更加方便快捷一些。
那为何舍近求远,选择了陆路呢?还不是因为,水路比较费命。
黄河水道有一处极其险要的所在:三门峡。
如今这个时代,疏浚黄河河道,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此,过不过得了三门峡这处险要,完全要靠船工们的操作水平和丰富的行船经验。
当然,经验最丰富的船工们,肯定是早已葬身黄河河底了。
孟凡可不想把自己的性命交给其它人,更不想沉尸黄河,做个曲死鬼。
因此,就算要他多走一年路程,他也不会贸然选择走水路。
更何况,孟凡还想要借机考查一番东西两都之间的陆路商道。
两都之间,还有潼关这处重要的关隘,极是雄伟壮观,对于孟凡这个后世人来说,还是极富吸引力的。
因此,他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走陆路。
第三日上,过了潼关又行了半日,他们终于按照计划来到了此次出行的第一个重镇:陕州。
此地东据崤山,关连中原腹地。西接潼关,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