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陵城,县衙大堂内。
县太爷陈英高坐正堂,一脸笑意。
长案下首,孟凡端坐在一把方凳上,正与县太爷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帝都长安的风土人情。
就在刚才,孟凡一行人抓到了渊盖苏文的那个随从,将之押送回县衙。
从这随从的口中,孟凡等人才知道,高句丽国使团,大部分还都居留在博陵馆驿之中,渊盖苏文一人匆匆逃走,这些人肯定还一无所知。
听闻高句丽访唐使团,竟敢刺杀陛下亲封的男爵。县令陈英不敢怠慢,立即着令县尉,即刻派兵捉拿还停留在博陵驿中的全数高句丽使团成员。
一边派人追出城外,捉拿此次行刺的元凶,高句丽使团使长渊盖苏文。
孟凡将在长安如何为了大唐得罪了渊盖苏文的前因后果,全数告知了博陵县令。
县令大为钦佩,表示即使追出冀州,他也决对不会放弃对渊盖苏文的追击。
同时命县府押司行文北方各县,请求他们一起堵截渊盖苏文。
孟凡情知抓不到渊盖苏文,并没有苛求最好的结果。
既然渊盖苏文已然逃脱,凭借此人一国使臣的聪明才智,孟凡相信,他这一去,轻易再难抓住。
渊盖苏文的那个随从,并不是什么硬骨头,在身受重伤,只求苟活的状态下,很快就把使团使长渊盖苏文的阴谋合盘托出。
原来,自从上次长安两仪殿上,孟凡识破了高句丽的小把戏,让高句丽使团颜面尽失开始。渊盖苏文就深为忌惮大唐的这个小小县男。
此人颇有远见卓视,在长安四处打探孟凡的底细。
还真让他拿到了关于孟凡的大量详实的材料。
其中甚至包括孟凡手绘的各种器械图纸。当然,这些图纸全都是草稿,长期被孟凡当作垃圾随手丢放。
孟凡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扔得垃圾,在长安都有别有用心的人收集。
还以此来进行买卖,给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了解自己。
渊盖苏文正是通过这些详实的材料,渐渐的对大唐王朝的这个小小的县男刮目相看。
到最后更是被这小小的县男惊得目瞪口呆。
大量详实的资料,都在证明一个铁一样的事实,这个小小的县男才惊鬼神,器堪大用。
至所以到如今,还没有受到天可汗李世民的重用,大概只是因为年龄关系。
毕竟这个少年天才,如今才刚满十八岁,未及弱冠之年。
唐人的规矩,未及弱冠之年,不可任大事。
若再等一二年,这小小县男行了加冠大礼,以此子才华,必受天可汗李世民重用。
若大唐与高句丽重开战端,此子必然会成为高句丽国的心腹大患。
渊盖苏文野心勃勃,一心只想助高句丽国吞并大唐,完成高句丽人数百年的梦想。
因此决意绑架孟凡,迫其就范,随同使团一起前往高句丽,为高句丽国所用。
若孟凡执意不从,那便只好一刀两断,让大唐从此失去这位才华横溢的少年天才。
当然,这些事情孟凡全都蒙在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