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五年的大唐,百业振兴,万国来朝。是年天下大熟,无一处遭遇灾情。东市之米不过三、四钱一斗。
全国终年断死刑者仅仅只有二十九人。
东至于海,南及五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来往的客商更是连口粮都不带,因为全天下的食物,价格都非常低廉,完全可以在路上解决吃饭问题。
孟家酒楼在北方一线的形势一片大好。
在外,有博陵崔家的帮助。崔顺趁热打铁,一路几乎将孟家酒楼开到了高句丽国边境。
在内,长安和灞城的酒楼也是门庭若市,朝廷关于军粮的订单,又悄无声息的下发到了孟家工厂。
唐王朝正在暗地里悄悄积蓄着力量,准备开启对于西部隐患吐谷浑的军事行动。
丰年的粮食价格格外低廉,有助于唐王朝即将到来的军事行动。
一车车廉价的五谷,趁着夜色,由户部设在长安城外的官仓,缓缓不断的流入灞上原深处。
在那里,孟家军粮工厂,在朝廷户部的秘密授意下,开始了夜以继日的满负荷运作。
如今,孟凡已经将这家事关军国大事的军粮工厂,全权委托给了自己堂哥孟武来管理。
这位堂哥年长自己十岁,为人老成持重,值得依赖,此前一直管理着灞城酒楼的生意。
孟凡虽然很少与他见面,可这么多年下来,不管是灞城酒楼的物品,还是帐目,都被这个堂哥管理的清清楚楚,井井有条。
酒楼里小到一双筷子,大到十万钱帛,精算堂历年来的盘点,从来没有发现过差错。
因此,近两年来,孟凡逐渐开始器重这位堂哥。去年更是把他调进了军粮工厂,担任一把手。
孟武也没有让他失望,自军粮工厂开张以来,一直是兢兢业业,按期足量完成任务。
就连户部的那帮负责验看军粮品质的,眼高手低的小吏们,都对他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有这么多得力干将,为孟家服务。孟凡落得一身轻闲,整日里只思考着吃喝玩乐。
逐渐被这气象万千,纸醉金迷的大唐盛市所感染,他差点忘了自己要成为唐朝马爸爸的宏伟志向。
整日里便跟着程处默,程处亮兄弟,房遗爱他们,流连于平康坊和东西两市之中。夜夜笙歌,好不快活。
不知是崔莺莺出了问题,还是孟凡腰子有毛病。这两年来,孟凡也逐渐开始着急起来。
不明白自己为何都跟崔莺莺同房三年有余,也没见崔莺莺的肚子有任何动静。
莺莺的肚子就像一口沉寂了千年的古井,深遂无波。不管他播种下去多少小蝌蚪,也没一只蛤蟆蹦出来。
好在孟凡骨子里仍然秉承着现代人的思想,觉得自己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不该考虑这种俗套的问题。
可眼见自己的堂兄堂弟们,一个接着一个的娶老婆生孩子,他心里就总是免不了一阵阵蠢蠢欲动。
为了不打击妻子崔莺莺那脆弱的自信心。孟凡一直隐忍着,从来也没有向妻子提过一句纳妾之事。
妻子也不是每晚都能陪他,那些无处安放的荷尔蒙,就只好奉献给平康坊的花魁娘子们。
对此崔莺莺倒是见怪不怪,反倒让孟凡有过那么一瞬间的失落,觉得妻子是不是不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