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没有人比孟凡更清楚侯君集想要什么。
侯君集敢冒天下之大不讳,也要纵兵抢掠,在高昌国作威作福,难道他就没有想到过,有朝一日他自己还会回长安来吗?
何况一支数万人的军队,其中又怎么可能尽是阿谀奉承之辈?侯君集就不怕有人要伸张正义,回朝后会向陛下上奏折,暗地里举报他?
更有甚者,西征军中,到底有没有陛下安插的眼线,这个答案必然是肯定的。
既然侯君集知道,纸里包不住火,自己的罪行迟早都会大白于天下,那他为什么还要答应士卒们,抢掠三日,收刮高昌国的民脂民膏呢?
起初孟凡也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侯君集竟然胆大枉为,纳了前高昌王麴文泰的爱姬作小妾,孟凡反而番然醒悟。
站在侯君集的角度上,他终于看清楚了这件事情的逻辑。
侯君集如今已贵为太子的岳丈,也就是未来的国丈,又是朝廷正二品的吏部尚书,以吏部尚书职参知政事,在朝中可谓地位显赫。
杜如晦已死,李卫公隐退,如今的朝中,除了房玄龄,长孙无忌之外,侯君集可以称得上是第三人。
从前他长年的军中任职,因战伤被李世民委以吏部尚书的文职,并且得到了陛下一句文武双全的称赞。
如今他又万里跋涉,攻灭了高昌国,使大唐的版图再次得到了大范围的扩张。
如此盖世奇功,足可彪炳史册。
在此关键时期,他本来应该谨小慎微,如履薄冰,表现出一幅谦恭的态度才对。
没想到,他却一反常态,在高昌国大肆抢掠。
这是为什么?综合侯君集如今的处境,答案自然呼之欲出。
侯君集自知此次攻灭高昌劳苦功高,又身为太子岳丈,回朝不免遭人忌惮。
因此才使出这一招以退为进的招数来,这一招数精妙无比,真可谓一石三鸟。
其一,高昌城中这一劣迹,必定会暂时掩盖住他攻灭高昌的功勋。那些忌惮他的人自己内心欢喜,同时也会放松警惕。而让他免以成为众矢之的。
其二,他以一己之身扛下了罪责,让底下人得到了实惠。还能在关中各部的士卒中,留下一个仗义的口碑。妥妥的利用朝廷的钱财,替自己收买人心。
其三,恐怕他心中还有一幅小算盘,他想利用这次的劣迹,拉孟凡下水。
孟凡手里掌握着他的大量罪证,此罪可比他纵兵抢掠要严重百倍,捅出来就是惊天动地的大案。
他用一个小小的纵兵抢掠,就把神机营拉下了马,让神机将军跟他一起承担了罪责。
神机将军身为皇亲,不思劝谏,自己还抢得比别人都欢,甚至还收受了部下的供奉。
这一污点必将伴随孟凡一生,成为他政治道路上的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孟凡在朝中资历尚浅,就敢如此胆大枉为。他日手握重权,岂不是要贪他个昏天黑地?
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此刻,朝中参奏他的奏本,一定和潞国公侯君集不相上下。
而这些参奏他的人,多半都是太子和侯君集的人。
侯君集有大功在身,足以自保。
而他身为新附马,丢的可是陛下的脸面。
陛下为了给百官们一个交待,也必定会先拿他开刀,就算不会让他枉受牢狱之灾,恐怕他这个官也算是当到头了。
李世民就算再护短,也不会再把他留在朝堂上。
因为百官一看见他,就会想起陛下的私心。认为陛下包庇自己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