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知道侯君集说的都是军中的实情。
以侯君集为朝廷立下的这些汗马功劳,以他如今在军中的地位,以他刚才的那番说辞,无论是依据哪一点,他都不能深究侯君集的过失。
抢掠高昌城三日,瑕不掩瑜,仅凭这点小小的过错,就严惩与国有功的重臣,朝臣们不免会产生兔死狐悲之念。
将士们会对朝廷寒心,而对侯君集有所愧疚,而百姓们也会说他是个无情的天子,过河拆桥,不讲情面。
李世民深知人心可用,人言可畏的道理。
同样,他发现侯君集也非常善于应用这一点。
他成功的应用了这一点,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但却巧妙的突显出了另外一个人。
这个人地位特殊身份敏感,正是附马爷孟凡。
侯君集竟然言之琢琢的坦诚了自己的所作所为,那么西征军的高级将领们,定然已经全数都和他站在了一起。
附马孟凡的处境,恐怕此刻已经岌岌可危。
李世民最怕的就是,附马不能自知,这种时候还不知收敛。
被言官们盯住,丢了皇家的颜面。
侯君集方才面圣之时,不光交待了自己的过失,还顺带将军中主要将领在这件事中的表现,向他说明。
当然,主要就是想告诉他,附马孟凡在整件事中的作为。
李世民听完,更是心惊肉跳,怒火中烧。
“附马在军中的声望日隆,深得将士们爱戴。这次抢掠高昌 三日,附马并没有亲自参与。不过将士们出于对附马的这种爱戴,送给附马不少好东西。还请陛下不要责怪于他。毕竟所有责任全都在老臣身上。老臣身为主帅,下达了命令,附马只不过是奉命行事,请陛下明察。”
想起侯君集的话,李世民更是恨得牙痒痒。
他现在最怕的并不是言官们会参孟凡一本。
因为正如侯君集所言,附马不过是个部将,只是在奉命行事,并没有做出什么太出格的举动。
虽然捅出来有损皇家颜面,却也情有可原。
李世民最怕的是,附马在西征诸将的怂恿之下,前来向自己为将士们求情。
如果附马真的那么做样做了,那性质可就变了。
那只能说明,附马是同情西征诸将,认可侯君集所为的。
侯君集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那点毁誉参半,毁掉了个人的声誉而赢得了军心。
但他孟凡资历尚浅,如果也学别人强出头,注定会成为这次高昌事件的替罪羊,这是李世民最不愿看到的结果。
李世民不明白,这是侯君集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失。
关于侯君集的秘密,孟凡到底知不知道,知道多少。李世民更加疑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