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若不识好歹,选了别人,无法胜任这一职位,到时不免会被他所连累。倒不如顺水推舟,卖给陛下一个人情,才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侯君集略一沉思,拱手说道:“老臣以为,此役非附马都尉孟凡不可。附马昔年也曾跟随卫国公一道,平灭吐谷浑。并与西平王慕容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若由附马出面,定能一举将吐蕃人赶回高地,再不敢北向。”
李世民欣慰的点了点头,笑道:“潞国公胸襟似海,不计前嫌,能够做到唯才是举,实在难得啊。前番高昌一役,附马背着国公与高昌王暗中联络,朕本以为国公爷听闻之后,定会大怒,却不想国公爷竟当没有发生过这件事,对附马没有丝毫的成见,如此高风亮节,令朕钦佩。”
“陛下过奖了,老臣一心为朝廷办事,只要对朝廷有益之人,不管他对老臣有多少成见,老臣也照样会举荐他。这是为人臣的本份,老臣岂敢逾矩。”
“好,若朝臣们都能如潞国公一般大公无私,何愁我大唐不兴,叛敌不除。对于潞国公所提及之人选,诸位还有什么意见?”李世民又嘉许了潞国公几句,夸得潞国公整个人轻飘飘的,几乎忘了正题。
“臣复议。”
“臣等复议。”
……
底片一片附和声。
“好,朕心中已有决意。神机将军孟凡听封,腾封你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兵三万,支援吐谷浑。”
“微臣领旨!”孟凡心里一阵暗爽。这还是他第一次独立领军,去迎击强敌。还是在自己所熟悉的主场作战。他不由得就兴奋了起来。
孟凡由中贵人王德手中接过虎符,一股强大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军情紧急,不及多耽搁。兵部由关中数十个折冲府中,迅速调集了三万人马,交由孟凡。
大军不及择日,在长安城外稍作休整,便离了关中,一路朝吐谷浑进逼。
大军一边西进,西平王慕容顺的告急文书,就如雪片一般,飞进了孟凡的中军大帐。
孟凡看着这越来越紧急的军情,反而冷静了下来。
前番领命出征之时,他就有所疑虑。
松赞干布这位吐蕃历史上不世出的贤王,怎么会选择在吐谷浑拉开阵线,作为对大唐的突破口呢?
要知道,吐谷浑地形崎岖,人烟稀少,即使吐蕃的军队占领了那里,也得不到多少有价值的东西。
这地方暴露在大唐东西两线的夹击之下,难于久守。
松赞干布想以此为跳板,向河西进逼,定然会遭到两线唐军的猛烈反击,简直难比登天。
到时,吐蕃军后方会完全暴露在唐军的攻击范围之内,随时都有可能会被唐军切断后路,被围而歼之。
所以,孟凡以为,吐蕃军队攻得越急,反而越发暴露了松赞干布的真实意图。
“如果我是松赞干布,我将如何打开大唐的门户,又能守住,并以此能从大唐换取最高的利益呢?”
孟凡从来没有怀疑过松赞干布的决心,但他也不怀疑松赞干布的自知之明。
像松赞干布这样的聪明人,一定不会妄想占领整个大唐,而是想从大唐攫取最大的利益,好为他自己稳固在吐蕃政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