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来,赞普果有所求?”南日及好奇的看向松赞干布,想知道自己这个雄才大略的吐蕃学生,到底会提出怎样的要求。
松赞干布眉头一皱,朗声说道:“不是求,用你们汉话来说,应该是取才对。如今本赞普已攻破积石山防线。东边还有我叔叔松藩的五万大军,正对松州一线用兵,不日即可攻占甘松岭,兵临松州城下。兵锋所指,唐国的蜀地指日可下。南先生此 次出使,当可告诉唐主,让他把心爱的掌上明珠嫁给我为妻,我方才肯退兵。如若不然,定要血洗蜀中,鞭指汉中,马踏关中。兵临长安城下,灭尔唐国,杀尔,夺取公主为妻。”
南日及的眉头禁不住皱了起来,几千年的汉文化,也没有熏去自己这个吐蕃学生的野蛮气息。
他的血液中,仍然流淌着祖先的记忆。
这封国书,如果真要这么写,唐主岂不是要大发雷霆之雷。
虽说吐蕃国近些年来国力日盛,已渐有和唐国一争高下的实力。但离吞灭唐国还为时过早。
唐国的底蕴,岂是刚刚统一不久的吐蕃国可以比拟的。
“赞普阁下,您的意思南某都懂了。这份国书,就让南某来代笔,定能帮助赞普迎娶到唐国最美丽的公主。”
“不,国书的内容不能更改,就照我刚才的话说。就写吐蕃国松赞干布赞普致书唐主李世民曰:若不许嫁公主,当亲提五万兵,夺而唐国,杀尔,夺取公主。望唐主好自斟酌,松赞干布赞普于吐谷浑积石山下立等。”
南日及脑门上不自觉的渗出了一头冷汗。
倒不是摄于松赞干布的威势,而是真的觉得,自己这个学生是个作帝王的材料。
汉人的文字虽然博大精深,但却最不喜好耍嘴皮子的敌人。
他们相来不屑于文字上的嚣张和辱骂,而把实力看作是合谈的唯一砝码。
三国时陈琳一袭讨曹檄文,把曹操骂得是狗血喷头,然而曹操在战胜袁绍之后,却丝毫也没有为难陈琳,反而还纳降了他。
这正是因为曹操知道,言语是苍白的,只需要直抒胸臆即可。战争的走向,一切还要靠军事实力说话。
赞普没有局限于汉人儒家的伦理纲常,而把游牧民族剽悍之风演绎的淋漓尽致。
要知道,汉人最怕的,洽洽就是这种剽悍之风,不顾一次,不惜毁灭,也要达到目的的野蛮气息。
这归根结底,是因为两国的底蕴不同。
唐国是农耕文明,最强调积累,而吐蕃是游牧民族,最强调掠夺。
“南日及谨遵赞普吩咐。”南日及不再多言。
松赞干布上前扶起他道:“本赞普说过,老师永远不必向本赞普行此大礼。”
松赞干布将南日及让在了椅上安坐,恭谨的说道:“接下来,是学生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还请老师不吝赐教。学生想问的是,此次合谈的关键,先生以为是什么?”
南日及深深的看了学生一眼,说道:“事情成败于否,不在南某,而在赞普您。赞普胜,则合谈败,赞普败,则合谈亦败。赞普与唐国,得在不胜不败之间,如此方为合谈。”
“此言何意?我方大胜,先生在唐国的话语权岂不是更多一些,为何先生会说,我方胜,合谈反而会失败呢?”松赞干布不解的问道。
南日及道:“大唐当今武运昌隆,威加四海。其军事实力,绝不在吐蕃之下,甚至更有过之。天可汗英明神武,海纳百川,虽有容人之量,却没有容龙之心。赞普若胜,对于大唐来说,就不能是朋友,只可能是威胁了。天可汗是绝对不会与赞普同列于苍穹之下的。那么,等待赞普的,只会是唐国无休止的征伐。唐国的军事实力,虽然与赞普旗鼓相当,但唐国富员辽阔,经济实力却远胜于吐蕃。长此以往,吐蕃必败。所以,南某以为。想要与唐国和睦共处,就必须使自己与唐国始终保持不胜不败之间。进可攻,退可守。攻则能催城拔寨,守则能安如泰山。像一块狗皮膏药一样,让唐国即爱又恨,则赞普的目的就一定能够达成。”
“哈哈哈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狗皮膏药,这个比喻本赞普喜欢。本赞普一定努力做到让唐国即爱又恨。还请老师在唐主面前,不要堕了我大吐蕃的威风才是。”松赞干布高兴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