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日及深深一躬,满面诚恳的道:“南某定不辱命。”
南日及依照松赞干布的说辞,匆匆起草了国书,便只身前往敌营,来见西海道大总管孟凡,借道吐谷浑,向大唐帝都长安而来。
当孟凡得知,这个唐人携带了松赞干布的国书,向唐国请和的时候,对松赞干布更是刮目相看。
这位异国的国王两手都想抓,还两手都很硬,实在是个难以琢磨的劲敌。
接下来的时日,由于两方的主帅都已有了边打边谈的打算,唐国与吐蕃的战事,便进入了你来我往的小规模试探性游击阶段。
唐军不断的派出小股部队,试图通过自己掌握的几个隘口,穿过积石山脉,向吐蕃境内纵深处渗透。
而吐蕃国的松赞干布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几次三番试图切断唐军的粮道,使唐军陷入吐蕃各部的合围之中。
好在孟凡目的明确,与西平王慕容顺和吐谷浑原守将李道宗,在积石山下,组成了品字形阵营,互为犄角,声息相通。
吐蕃国几次想要聚歼唐军的打算,都因此而落空。
一晃眼,半个多月过去了。
吐蕃国皇叔松藩的军队,已经成功的肃清了甘松岭一带的党项和诸羌部落,兵锋直指甘松岭上驻守的唐军。
驻扎在这里的一支唐军,是由松州大都督韩威统领的一支精锐部队,足有两万余人。
甘阳关上,松州大都督韩威看着关外草甸上铺天盖地的吐蕃大军,心急如焚。
一月以前,当斥侯来报,关外党项及诸羌部落,遭到了吐蕃大军的侵扰,他就暗暗觉察出了事态的严重性。
吐蕃主力在北边与朝廷的大军对峙呢,怎么又会突然出现在东边。
他已经从斥侯所呈报的消息上,准确的判断出,松州方向,或许才是吐蕃大军此次攻唐的真实意图。
他连夜修书一封,还没等送信的使者出城,朝廷的旨意就已经下来了。
原来,圣上也抢先一步,看出了松赞干布的意图。已经传来旨意,要他死守松州城,援兵不日即到。
眼见一个多月都过去了,吐蕃军队已经完成了对于关外各亲唐部落的吞并,朝廷的援军却迟迟未到。
半月之前,他眼见党项部遭遇了灭顶之灾,再也无法忍耐,曾亲率五千精兵,乘夜突入吐蕃控制区,想要寻机给吐蕃大军沉重一击。
却没想到,反被吐蕃探子得知,中了吐蕃军的埋伏,损失三千余众。自己若非有得力的部将拼死保护,杀出重围,险些成了吐蕃皇叔松藩的阶下楚囚。
最要命的是,自己的失败,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原本附属唐国的部分关内的羌酋也发动了叛乱。
阔州刺史别丛卧施、诺州刺史把利步利,携两州土地人口军马背叛了大唐,加入了吐蕃阵营。
甘松岭腹背受敌,朝不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