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原的历史上,松赞干布可谓是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神人。
是他,第一次将吐蕃散落的游牧部落统一起来,在高原上建立起国家形式的政权,其功绩可昭日月。
“赞普只身前来赴约,足可见贵国的诚意,令孟某十分感 动。来,孟某敬赞普一杯。”
孟凡举杯相邀,松赞干布微微一愣,迟疑着拾起桌上的杯子,凑到近前嗅了嗅,发现那酒辛烈异常,显然正是孟凡自己发明的留客住。
“看来,贵使是想把本赞普留在此地。如此烈酒,本赞普只闻其名,可从来还没有亲自领受过。恐怕一杯就要醉倒在两军阵前了。”
松赞干布自嘲的笑了,举杯看向孟凡,仰头一饮而尽。
“赞普过虑了,一醉方休又有何不可。赞普既能到此,就说明赞普有和议之心。只要赞普点头,赞普醉后,唐军立刻后退五十里扎营,恭送吐蕃全军退入高地,决不失言。”
孟凡微笑着举杯,一饮而尽。又站起身来,走到松赞干布身边,执壶亲自给松赞干布满上。
松赞干布见他身长八尺,生得风流倜傥,玉树临风。一双眸子尽如昊天星辰。
举手投足之间,尽显王者之风,心中暗间感慨:大唐有此少年英才,我松赞干布鼎定中原的梦想真的现实吗?
恐怕我还没有打到中原去,中原的骑兵们,就有可能直捣黄龙,打到吐蕃腹地逻些去。我终究还是太狂妄了,小瞧了大唐帝国的实力。
看来南先生说的对,吐蕃恐难望大唐之项背。只能求得大唐的承认,与大唐共存,共谋发展方为上策。
松赞干布心中一动,手指不由自主的握住了酒杯,抬头望向这位唐国英杰,少的将军,说道:“败军之将,何敢言勇,将军方才所言,可是真的?”
“两军阵前,岂有虚言?赞普若肯归顺,我主必定龙颜大悦,承认赞普吐蕃国主之位,放归令叔松藩及被俘所有将士,恭送赞普回逻些去。”孟凡笑着看着这位吐蕃英主,颇有英雄相惜之念。
他也不愿跟这位英主结仇,高原易守难攻,与吐蕃对阵,予大唐来说毫无裨益。
攻下贫瘠的高原,只会给大唐带来负担,恐怕难以久守。
不如承认吐蕃国,让他成为大唐的藩属来得划算。
况且孟凡已经提前知道,松赞干布是个讲求信誉之人。历史上,他与大唐和议之后,终其一生,就再也没有与大唐为敌。
反而时时处处与大唐合作,帮助大唐维护西域边疆的和平。
并与文成公主谱写了一段两族人民的美好记忆,千年传颂。
这样的人,孟凡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唐军若真能给吐蕃一个机会,本赞普在此立誓,吐蕃国从此不与唐国为敌,两国修好,再无嫌隙。只是,只是本赞普先前有个请求,不知唐国如何答复。”松赞干布略有迟疑,还是固执的问出了那个问题。
这事关吐蕃帝国的颜面,不得不问。
他曾放言要求娶一位唐国公主为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如果只因为吃了两次败仗,就放弃了这个理想,未免让唐国小看了自己。将来他也无法在吐蕃国人面前立足。
此次发兵侵扰唐国,目的正是为此。
既然唐国主动提出了和议,他也明白了唐国的意图,心下反而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