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升平,外患初平,大唐已立国二十二年之久。根基稳固,如今只剩下东北一域,尚存威胁。
然高句丽立国数百年,城高池深,国民的归属感极强。
大唐若想对高句丽用武,必定得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隋末旧事历历在目,李世民不敢不深思熟虑。
既然高句丽短期之内无可奈何。李世民便抓紧时间,把眼光瞄向了内政。
隋朝的灭亡,让李世民深刻的明白了一个道理,最坚固的城堡,往往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隋炀帝若非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大隋朝也不至二世而亡。
李家本就是是以门阀氏族起家,从而取得天下,自然知道门阀氏族的可怕。
隋朝时,天下氏族共分为四个集团。
山东士族,江左士族,关中士族和代北士族。
这四大集团,几乎囊括了天下所有的统治阶层,是整个社会真正的精英。
百姓中流传:山东之人质,故尚婚娅;江左之人文,故尚人物;关中之人雄,故尚冠冕;代北之人武,故尚贵戚。”
意思就是说,山东士族比较物质,看中真金白银家业大小,所以最重视姻亲关系,儿女婚嫁。
江左士族看重文才,所以最重视士人的个人修养和才情。
关中士族野心勃勃,所以最重视家族的功绩和荣誉。
代北士族多是武人,依附于皇权,所以最重视与帝王联姻,也就是喜欢攀龙附凤。
关中士族在隋朝时,由于皇权的打压,开始逐步解体。最终融入了隋朝的官僚系统。
以李渊为代表的陇西李氏,就是其中的代表。
后来唐国公取代大隋,陇西李氏坐了天下,关陇集团算是正式解体,成了以陇西李氏一家独大的局面。
江左和代北士族在隋唐之战中受到冲击,相继没落。
如今的大唐,就只剩下以崔、卢、郑、李、王,五姓为首的山东士族,虽然受到了隋末战争的冲击,仍然根深蒂固。
就连当朝宰辅重臣房玄龄、魏徵,程咬金等人,都争相与山东士族联姻。
其中以程咬金最为卑微,他为了与山东士族联姻,不惜娶了崔家二婚的寡妇。
不过,他老婆是清河崔氏,虽与博陵崔氏同出一门,却属旁支。若依魏晋谱系算来,比博陵崔氏又要低上一等。
士族势力对皇权威胁极大,自大唐立国以来,就深知其害。
但高祖李渊时,国家积贫积弱,还要靠世家大族支持,才能勉强自守。所以高祖根本无力改变这种局面。
但如今大唐国力日盛,李世民再也不能容忍山东士族凌驾于皇权之上。
平定了吐蕃之乱后,李世民遂下定决心开始对氏族开刀。
这天,李世民召集高士廉、韦挺、岑文本、令狐德棻等一干重臣,商讨修撰《氏族志》,以刊正姓氏,树立正统。
数月之后,《氏族志》初稿修成,敬呈李世民御览。
这天一早,李世民来到甘露殿中,王德就兴冲冲的抱着一叠书册,呈上了李世民的案头。
“大家,许国公等人历时数月,已经修成了氏族志,今早命人送来,请大家批阅。”
李世民大喜,呷了一口孟凡送给他的铁观音,拿过第一册,展开来看。
才看到第一行,他就禁不住皱起了眉头。
胡乱翻看了数页之后,他的脸上更是阴云密布。
“山东士族世代衰微,全无冠盖,全靠联姻巩固自身,不解人间何为重之,也能称天下第一士族?简直岂有此理。”
李世民啪得一声,把书册摔在了御案前的地面上,面有愠怒的喝斥道:“召许国公觐见,朕有话要问他。”
“诺。”王德慌忙拾起书册,快步走到殿门口,命小黄门速去召许国公高士廉前来见驾。
陛下为何突然大发雷霆,这书里到底写了什么?